长久以来,“体制内”牢牢地与“稳定”一词联系在一起,也因此成为众多年轻人竞相追求一份体制内工作的原因。然而,近些年来,就业环境向着宽松、自由、多元的方向发展,体制内外就业的区别似乎正一步步变小。近日,一项调查显示,82%的受访者认为体制内工作的优势在削弱;51.7%的受访者认为只要适合自己,无所谓体制内外。(《中国青年报》9月14日)
对于很多人来说,体制内让人向往,但有时又令人失落。在特定时期,体制内外意味身份和权利的巨大差异,体制内的人可以享用更稳定的工作环境与福利待遇,进入体制内是很多人的目标。可一旦进入体制后,多少人在一个单位苦苦熬着,即便受了委屈和冷落也不愿辞职,把这种辛酸视为幸福的成本。即便有不满,为进入体制而奋斗的人们,依然无怨无悔。
能不再看重体制内的待遇,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观念更新。这种情形曾经出现过,那时市场经济的力量开始显现,外企和民企成为吸纳人才的高地,人们更愿去体制外寻找自身价值。这是市场经济勃发的第一个高潮,但随着体制内单位力量的重新彰显,外企和民企的诱惑力开始减弱,人们转而回归体制内。随之,出现了国考热,出现了公务员金饭碗的说法,似乎在所有职业当中,公务员才是最佳选择。这种选择倾向,暗含着社会的价值判断与环境背景——官本位思维与市场的乏力。
如今,82%的受访者再次觉得体制内优势在消弱,是否在体制内变得不那么重要。对于一个很想吃官饭的社会来说,这种思维的减弱显然不是坏事。这无疑能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激发社会潜力和活力。从这一转变中,能看到社会的进步,看出思维的更新,这种进步和更新有益于社会的进步。
无论在哪个时期,对体制的弱化都伴随着开放和改革。只有开放,市场的力量才能体现,人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权利,才能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价值。也只有改革,才能让体制去魅,才能让人们有机会感受到公平与竞争,才能让人们以平常心看待体制内外。体制内之所以有时具有诱惑力,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体制对人的价值的决定作用。任何人只要足够努力,在开放市场中总能实现其个人价值,当改革使得体制去魅,而市场又提供了机会时,人们自然不会再把体制内工作太当回事。
既然是改革和开放让体制内变得不再强势,那就应该以更深度的开放和更深入的改革,赋予人们更多的机会和权利,让人们有充分的勇气和自信在市场上实现个人价值。从人的发展来看,任何依附都可能带来束缚,只有开放的市场能给人更多的可能。因此,打破体制的樊篱,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改革与开放。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