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大教科院是个“特殊”的学院,因为学院的女生占90%,而且专业方向是基础教育。因此,学院开设办女子学堂。10月16日,第一期女子学堂开班,共有60多名女生参加。课堂之上,长发飘飘的女生身着民国服饰,动作优雅地学习茶艺,让不少围观学生大为惊叹,“原来现在的大学生可以是这样!”(10月31日现代快报)
特殊的学院开设特殊的学堂,身着民国服装。江苏师大教科院此举可谓是开现代教育之先河,确实令人惊叹。
据称,女子学堂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出现,分为四个工坊:女工坊由会十字绣、针织、剪纸、绘画、茶艺等技能的同学组成;雅乐坊主要是由会钢琴、古筝、演唱的同学组成;学思坊是由擅长绘画、摄影、书法、艺术鉴赏、软件的同学组成;健身坊主要是由会瑜伽、拳术、棋类等的同学组成。
应该说,江苏师大教科院开设女子学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门“手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这既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也体现了学院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开设女子学堂是不仅是一种有益尝试,也不失为是一个创新之举。
然而,既然是引导学生学艺,为她们将来走向社会着想,就应该不必拘泥于形式,而是以务实的态度,采取实用性的方式,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到一技之长。相反,如果是只注重形式,故作姿态,甚至于标新立异,就有失开设兴趣小组的初衷。试想,在当今社会,一味仿效民国学堂,身着民国服装,对学生学艺究竟或有什么益处?这样一来,难免给人留下一种浮躁张扬、华而不实,甚至于模仿前人,原始复古的印象。
社会是个万花筒,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学有所长,是一件好事,无可厚非。但没有必要冠之以“学堂”之类的名号,更无须让学生穿什么民国服装。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