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捞两个”思想成为制度枷锁“金钥匙”

2014年10月28日 14:54   来源:荆楚网   张汝清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但长期以来很多地方农村“三资”的管理不规范、不完善,渐成基层腐败频发区域。日前,隶属湘西的吉首市一名村干部在因贪污公款被查后,依然理直气壮地反问:“我当村干部不就是为了捞两个吗,这怎么还违法了?” (10月28日《人民日报》)

  作为村官就为了捞两个?当然不是!捞两个是否犯法?必然犯法!“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作为党政事业的肥沃土壤,应确保其养分充沛。所谓“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干部作为国家治理神经末梢的“最后一公里”,在农村老百姓的眼里,村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就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 只有踏实地开展工作,实实在在做好本职工作,方能顶天立地,不负组织培养,不辱人民拥戴。基层圣蛀,则“根基”不稳,会引发政治动荡民怨爆发、“树倒根催”,长此以往,党政事业怎会根深叶茂,干群关系如何稳定协调?

  由于农村工作的错综复杂,村官违规违纪违法现象一直是困扰农村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在一些农村,“三资”管理多年来缺乏统筹,乱象丛生。有的村存在会计、出纳不分家,账、钱、权由村支书一人掌管;有的村集体资产往往流向村干部的关系户,普通村民不知、不问、也问不了;有的村集体资源成为村干部自家资源,有多少、在哪儿、谁在用,都是一笔糊涂账。“三资”始终是农民关心的热点,也是农村信访的焦点,如果管理不好,就会成为矛盾点、导火索。农村“三资”管理混乱不仅诱发村民上访,更容易冲淡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疏远干群关系,诱发不稳定因素。如此“隐晦”的村官腐败,却依然担任着村干部职务,老百姓心中的怨气、怒气、不平之气怎会平息?

  吃“皇粮”的人岂能在农民身上“揩油”?频频发生的村官腐败向监管部门敲响“警钟”,将村官权力关进制度的“铁笼子”迫在眉睫。只有严把村官入口、严格管理、规范操作、从严监督、严肃查处,完善“三资”建立的管理制度,构建村官管理的长效机制多管齐下,才能让每一任村干部卸任前都要交好一本“明白账”,才能让村干部真正做到“钱花的不自由”,真正做到清“家底”、交“明帐”、拍“苍蝇”,才能还农村天空清净、明朗、纯洁,切实锻造出一支真正为村民办事的村官队伍,真正营造农村风清气正的和谐环境。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