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悬崖求留影”是风险漠视和娱乐心态

2014年10月22日 07:06   来源:郑州晚报   杨朝清

  近日,江苏溧阳市一名小伙攀爬公园内一座山,不幸被困半山腰。让救援人员感到惊讶的是,被困一小时内,小伙并不着急,反而希望救援人员给他拍照留念。经过三个半小时的紧张施救,最终成功将小伙救下。当消防人员问他怎么还有心思玩自拍时,小伙竟然说是为了留念,也好在微信上发一下。(10月21日《现代快报》)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老百姓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加强烈的利益诉求。登山的初衷在于发挥社会成员的主体性,去享受户外运动带来的特殊体验。然而,风险防范意识的淡漠和权责观念的错位,导致户外运动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不仅加剧了公众的安全焦虑,也对有限的公共急救资源形成透支和滥用。

  没有参加过攀岩活动、只为消解内心的寂寞,登山爱好者的轻率与糊涂,不仅让自己身处险境,也让消防人员无奈而艰辛地“被折腾”。登山爱好者看似“敢想敢干”,实际上却缺乏理性思维;忽视潜在风险的“率性而为”,弥漫着极端个人主义的鬼魅气息,是背离社会规范和公众期望的失范行为。

  户外运动将公众的需要、认同、情感勾连起来,是对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的外在呈现。小伙子将户外运动作为排解无聊的手段和夺人眼球的工具,“被困悬崖求合影”在本质上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冒险——风险漠视和娱乐心态的大行其道,必然会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冲击。

  户外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不仅具有经济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和社会意义。换言之,户外运动不仅是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也是人们进行趣味区分、文化分类、意义建构的过程。户外运动游走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夹缝地带,如果“两不靠”、“两不管”,必然会进入自说自话、杂乱无章的危险境地。

  正如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张志坚所言,户外运动不应该把目的看得太重,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过程的享受上。就此而言,明白自身准备的不足、承认客观条件的限制,懂得克制自律,才是一个理性、成熟的户外运动者应有的姿态。毕竟,户外运动光有参与热情还不够,还需要专业技术和制度规范。只有戴上“紧箍咒”,户外运动才能更有安全、更有品质、更有情怀。

  户外运动安全事故频发固然有气候、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上的认知缺陷和短板也同样不容忽视。如何“因地制宜”、如何“量力而行”,不仅需要户外运动爱好者的个体“救赎”,也离不开制度“补血”。提高违约成本、让失范者为“出事儿”埋单,让户外运动制度化、规范化,考验着社会治理的智慧和水平。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