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猿星球》前传系列之二,《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讲述了人类社会毁于猩流感后,幸存的人们为了寻找能源邂逅猿族的故事,其中的高潮戏“黎明之战”,本质是人类和猿类对地球主宰权的争夺。作为一部商业大片,影片故事是相对独立的,没看过《猩球崛起1》以及《人猿星球》的观众,也很容易看懂,但要更好地理解影片,还需将它放到整个“人猿”系列中去看。
《黎明之战》采用了运动捕捉技术,实现了猿类表演的突破。无论是《人猿星球》系列以及2001年翻拍的《决战猩球》,猩猩都是人扮的,尽管化妆不俗,但做不到形似和神似。而到了《黎明之战》,已能将演员的表情和动作惟妙惟肖地合成到猩猩身上,带来前所未有的真实体验。
《黎明之战》的故事本身没有太多可称道之处,但作为前传也没有砸《人猿星球》的牌子。1968年的《人猿星球》的立意是与众不同的,讲述了宇航员泰勒从太空“穿越”到公元3955年的地球,此时的人类社会已经毁灭,人退化成了群居的兽类,而猿成了地球的主宰,泰勒被猿捉住,遭受种种非人的折磨,最终逃了出来,却发现当年毁灭人类社会的正是人类自己。
《人猿星球》通过猿对人的征服和奴役,诠释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古老法则,而且完全不同于现在好莱坞科幻灾难大片的表达模式:人是地球和万物的主宰,代表了正义,外族的邪恶势力入侵,个人英雄主义拯救地球等;而是用猿的视角看待人类,将人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去反思人类文明和人性,富有冲击力,也更能让世人惊醒。《黎明之战》基本延续了这一立意,尽管在这一部里猩球还没有崛起,但人类面对猿,已满怀弱者的恐惧。
《猩球崛起》和早年的《人猿星球》都是好莱坞电影中的异类,能有很好的票房和口碑,但难以对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既有模式形成根本冲击,因为它是不可复制的,它所有的故事和立意,都是建立在人和猿特殊的关系之上的,换句话说,让猿类统治地球,观众可以接受,但换做别的物种,比如鱼类,就不行,就只能拍成小孩子看的动画片,而不是“鱼球崛起”。
事实上,2001年蒂姆·伯顿翻拍的《决战猩球》就基本上回归了好莱坞模式,马克·沃尔伯格饰演的飞行员成了拯救猩球的个人英雄。当然,鬼才导演也给这个系列带来了一些创新——这部影片揭示出了猿类社会的种种问题,并不比人类社会更文明。《黎明之战》沿袭了这一点:猿中也有坏猿,而作为反派的人类,也有好人。
在《黎明之战》里,人和猿的关系整体上是平衡的,没有像《人猿星球》那样彻底颠覆,也没有像《决战猩球》那样好莱坞化。但影片极大地消解了《人猿星球》的反思和批判力度:在《人猿星球》中,人类的毁灭没有具体原因,不过“一切尽在不言中”;到了《黎明之战》,则将原因归于人类为治愈老年痴呆进行医学实验引发的猿流感,这是偶然事件,将人类毁灭的原因归于此,显得不痛不痒。
作为《猩球崛起》系列的第二部,《黎明之战》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这个系列的关键还看第三部的走向,即人猿争夺地球主宰权的结局。最终人猿之间是像《人猿星球》那样势不两立、让人类幸存者跪在自由女神像前痛哭?还是像《决战猩球》一样,在将人类否定之否定后肯定为英雄?抑或还能保持《黎明之战》的平衡?将决定这个前传系列的思想和艺术高度。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