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贷款行贿”中的“囚徒困境”

2014年08月19日 07:13   来源:工人日报   李劭强

  据8月1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期,广东省委公布了对茂名领导干部系列违纪违法案件中涉嫌行贿买官人员159人的组织处理结果:降职8人,免职63人,调整岗位71人,提前退休1人,诫勉谈话16人。其中,信宜有个镇长是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努力工作卓有成效,但多年没有提拔。为了升任镇党委书记,他抵押贷款5万元,凑了20万元行贿,此后很快被提拔,却也因此受到处理。

  茂名窝案涉案人员包括省管干部24人、县处级干部218人,茂名市辖6个县(区)的主要负责人无一幸免,波及党政部门105个,其中159人涉嫌行贿买官。从如此大规模的“沦陷”可以看出,茂名官场曾经盛行逆淘汰,而这样的官场生态让很多官员陷入“囚徒困境”。

  所谓“囚徒困境”,即假设“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因为,囚徒们不能彼此相信,而且缺少荣誉感和诚信意识,于是都选择了揭发而不是沉默,结果两个人都被判刑八年。这种博弈中的选择告诉我们,个人看似最理想的选择未必是整体最理想的选择,也未必是个人最好的选择,人们通常都输在自私与怀疑中。

  在茂名官场,同样存在着这样的“囚徒困境”。若所有官员都不行贿,而是踏实为官,其晋升取决于工作业绩和各方评价,那么官员们既可以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也可以维系正面的社会形象,晋升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遗憾的是,一些官员为升官走上了歪门邪道,想的不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而是如何通过买官实现升官发财的梦想。这样做的好处是个人真的升职了,而坏处却是,所有官员都处于一种被污名化的危险中。于是,“囚徒困境”开始形成,对那些原本清廉的官员来说,他们到底要不要学得“聪明”点?

  新闻中,有两人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贷款行贿买官的镇长,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工作努力的基层干部,终于在看懂提拔规则后,放弃了最后的尊严,贷款买官。这个举动是规则让人沦丧的表现。而另一个是给原市委书记送钱买官的谭某,他已在副处的岗位上待了8年。一位在这场窝案中坚守节操的干部感慨:谭某经历挣扎,最终对“逆淘汰”的环境丧失信心。“其行可耻!其情可悲!”这两位经历过挣扎和阵痛的官员,在“囚徒困境”中,没有坚守住底线,成了潜规则的跟随者,最终受到了相应处理。

  如何打破官场买官的“囚徒困境”?首先,必须严肃处理那些破坏规则者,让看似聪明的行为付出代价。其次,必须厘清官场的规则和权力的边界,让潜规则无处藏身。若潜规则依然存在,甚至一定时期又如半公开的秘密,那么困境还会形成,囚徒们又会趋之若骛。如此,所谓“囚徒困境”的笼子才可能打破,官员们才能安心做好本职工作。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