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8·15” 安倍政权该反思什么?(图)

2014年08月15日 07:43   来源:工人日报   毕振山

 

  当地时间2014年8月13日,韩国首尔,韩国前慰安妇在日本驻韩使馆前示威,要求日本就历史问题道歉和赔偿,众多韩国学生前来声援。 东方IC供图

  靖国神社问题

  每年的8月15日,靖国神社都会成为一个敏感词。日本的阁员、议员以及首相是否参拜,不仅会在国内引发争论,也会引起国际社会关注。面对各种质疑,靖国神社近日特地就其立场和观点做了澄清。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靖国神社的表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申不可能分祀靖国神社中供奉的14名二战甲级战犯,称“已经合祀的祭神不可能撤下来”。第二,关于参拜,称“只要有人想要参拜,不论是谁我们都平等地欢迎”,且“不会改变敬候天皇光临的立场”。第三,关于对二战的评价,称是“以我国的自存自卫及建立人种平等的国际秩序为目的的战争”。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靖国神社并不承认日本发动战争的侵略性,也完全没有顾及供奉甲级战犯给邻国造成的伤害。所以靖国神社问题不仅有参拜问题,也有靖国神社本身的角色问题。

  在二战之前,靖国神社一直由日本军方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二战结束后,根据政教分离原则,靖国神社被改组为宗教法人。1978年,靖国神社将东京审判中被判为甲级战犯的14人进行合祀,这14人分别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木村兵太郞、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武藤章、松冈洋右、白鸟敏夫、平沼骐一郎、小矶国昭、梅津美治郎、永野修身和东乡茂德。正因如此,日本天皇从此不再参拜靖国神社。

  198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中韩等国强烈抗议。由于靖国神社中供奉了战犯,参拜靖国神社成为外交问题。日本国内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有人提出将14名战犯进行分祀,以“让甲级战犯们承担历史责任”。但分祀的意见后来被靖国神社以政教分离、政府无权干涉为由拒绝。

  而随着安倍政权越来越频繁地否认侵略历史,参拜靖国神社如今几乎成为日本政客表明立场的惯用方式。靖国神社在“来者不拒”的旗号下,与持有右翼观点的政客们“狼狈为奸”,并逐渐成为右翼分子的“精神信仰”。口口声声坚持政教分离的靖国神社,或许在幻想重新成为国家神道了。

  日本自卫队员或许是靖国神社的另一批信徒。共同社12日报道称,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干部在每年远洋航海前的5月20日都会集体参拜靖国神社,数量超过百人。共同社评论称,靖国神社作为当年日本军队对国民实施战争动员的精神支柱,与当年日本军队有着密切关系。日本自卫队集体参拜靖国神社是拷问整个自卫队历史认知的重大问题。日本国内也有学者认为,这些自卫队员们在工作日穿着制服参拜可被视为公务参拜,与规定政教分离的《宪法》第二十条不符。

  集体自卫权问题

  手冢久四曾是一名日本特战队员,他驾驶“零式”战机,攻击过美国海军军舰。残酷的战争经历让他意识到,过去的那场战争是一场“不堪回首的战争”。但他于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日本与过去开战前的日本十分相似。“我十分担心日本又会开始实行征兵制,年轻人又会被送往战场参与战争。”

  7月1日,日本内阁通过了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议,这引起日本部分民众担忧,认为会导致恢复征兵制。对此安倍断然否认,他于8月6日参加广岛原子弹爆炸纪念仪式时表示,“征兵制完全不在考虑之列,且在国会上已表明此举违宪”。8月7日,安倍又重申解禁集体自卫权不可能和征兵制挂钩。

  对战争的记忆只有受害者最清楚。在广岛和长崎,前几天都举行了原子弹爆炸69周年纪念仪式。出席纪念仪式的民众纷纷向安倍表示抗议,认为解禁集体自卫权威胁了来之不易的和平。长崎市长田上富久说,战后日本宪法中的不战誓言是遭遇原子弹爆炸的日本的原点,他担心这一原点开始动摇。

  12日,日本防卫副大臣在鹿儿岛县要求部署自卫队时,遭到当地居民抗议,他们举着“不容许通往战争的道路”的横幅,喊着“不要将年轻人送去打仗”的口号。从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到解禁集体自卫权,安倍政权正在一步步实现其“正常国家”的愿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日本民众恐惧感的增强。安倍以违宪为由否认会实行征兵制,但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一系列举措,何尝不是对和平宪法的违背。

  也正是出于对安倍出尔反尔、一意孤行的了解,日本民众才会始终反对解禁集体自卫权,不被安倍的解释所迷惑,同时以自己的行动来捍卫和平宪法。在广岛市,74岁的杉林晴近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认定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无效。其诉状指出,集体自卫权”“明显违反宪法序言和第九条”,且“此事并未经过征求国民意见的修宪程序,违反了宪法”。

  安倍政权的难题在于,它认为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军队才算是“正常国家”,但日本战后的历史证明没有军队似乎更有利于日本。安倍认为军队能解决日本面临的难题,但他的修宪扩军只会使难题越来越多。

  邻国外交问题

  在9日、10日举行的东亚系列外长会议期间,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收获颇丰,他一举实现了日本外相和中国外长时隔1年零11个月的首次会谈、日本外相和韩国外长时隔10个多月的首次会谈以及日本外相和朝鲜外相时隔10年的首次非正式磋商等三大“突破”。

  岸田文雄表示,他与中国外长王毅“谈了很长时间,就如何推进两国关系交换了意见”。岸田向王毅传达了安倍想要在11月APEC会议期间与中国领导人见面的意愿。而王毅则在会谈中阐明了中方的立场和原则,要求日方为克服两国关系中存在的政治障碍作出切实努力,包括靖国神社问题。

  而关于日韩关系,岸田和韩国外长尹炳世的会谈也没有取得成果。尹炳世要求日方解决慰安妇问题,并称重新调查“河野谈话”破坏了韩日关系。岸田则表示“继承历届内阁历史认识的立场没有改变”。不幸的是,双方会谈之前还发生了日本媒体报道“侮辱”韩国总统朴槿惠的事件,导致尹炳世向岸田当面抗议。

  岸田与朝鲜外相李洙墉是首次会面。岸田称他与李洙墉讨论了重新调查被绑架日本人、核开发和朝鲜发射导弹等问题,李洙墉则围绕朝鲜立场进行了阐释。日本媒体报道称,李洙墉还可能提及了有关日本殖民历史的问题。

  由此看来,岸田文雄虽然实现了突破,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日本与上述三国的关系僵持太久。自从第二次担任首相以来,安倍已经出访了47个国家,因此被戏称为“空中飞人”。他虽然跑遍了五大洲,但中韩朝三国一个都没有去。安倍一方面做着让中、韩等国生气的事,一方面又声称想见面,这种“两面派”的手法很容易被识破,因此也被长期拒之门外。

  目前,横亘在日本和邻国之间的问题相当复杂,其中既有领土争端等现实问题,也有慰安妇、教科书等历史认知问题。而无论是现实问题还是历史问题,都与靖国神社问题和集体自卫权问题相关。说白了,就是日本怎样看待过去并因此定位现在的问题。如果日本政府认为参拜靖国神社是对的,那它就必然会美化侵略历史,否认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等罪行;如果它认为有权行使集体自卫权,那必然会与邻国争夺领土。日本与邻国的关系,因此也难见好转的一天。而这些内容,才是安倍政权在8月15日这一天应该认真思考的。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