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楠:中美BIT将为制定全球投资协定探路

2014年07月10日 07: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拉开序幕,中美双边投资BIT谈判成为关键性议题,并有望成为未来构建中美新型大国经济关系的重要支柱。

  近些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日趋密切,中美之间的投资模式从美国向中国投资为主的单向投资流动为主,向双向投资并重转变。目前,中美投资合作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中美双方都在推动自身的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全球经济的再平衡,机遇应大于挑战。作为全球经济体量最大和市场潜力最大的两个国家,中美经贸关系不仅影响两个国家、两个市场,也关系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市场,具有全球性影响。

  巨大的共同利益预期让中美在投资领域相互接近,同样,巨大的利益分歧也让双方在此领域表现得相当谨慎,甚至助长了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壁垒的存在。国家安全、技术领先、公平竞争、就业机会和本土企业利益是美国主要利益考虑,因此,中国对美投资的障碍主要体现在进入美国的市场准入限制。

  中美双边投资谈判仍面临许多挑战。前些轮谈判中美双方在14个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市场准入,即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问题,特别是中美负面清单长短存在非常大差异;二是公平竞争问题,主要涉及中国国有企业以及竞争中立问题;三是权益保障,主要涉及金融服务、税收以及补偿标准等问题。

  本质而言,全球新一轮投资协定其实是规则之争,包括2012年美国新推出的双边投资协定范本,以及近期发达国家已经建立或推动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 A FTA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以及中国与东盟等国家倡导的东盟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东亚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自由贸易投资协定均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规则和特点。

  发达国家推动建立的自由贸易投资规则,往往标准更高,涵盖范围更广,不仅要取消或降低商品的关税,还涵盖安全标准、技术贸易壁垒、动植物卫生检疫、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争端解决,以及有关劳工和环境保护的规定;而发展中国家倡导的国际投资规则,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更注重降低投资壁垒和税收等基本投资权益,很少涉及劳工权利、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标准和规则。

  美国2012年双边投资协定的范本是美国正在推进的TPP谈判的基石,中国选择启动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的中美BIT谈判。中国必须充分认知与美方谈判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中国要想从双边投资协定中获取潜在利益,将取决于中国在整个游戏规则制订过程中的地位。

  美国投资协定新范本确立了目前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投资规则。在投资准入、权益保障、环境、劳工、业绩要求、透明度、争端解决等条款方面,较之我国对外商签投资协定的惯常做法均有更高要求。由于当前国际投资体系尚没有形成像多边贸易体系那样完整普遍接受的规则体系,因此对于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而言,双方其实就是在利益范围之内的“对等妥协”,而如果中美BIT能够达成,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的协定也必将为扫除投资壁垒,制定全球投资协定进一步探路。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