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长廊的根子是短命规划

2014年06月24日 08:14   来源:新民晚报   汤嘉琛

  云南河口县有一处“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3年前耗资2.7亿元建成,近日被曝将花3亿多元拆迁。面对舆论质疑,当地政府回应称,当初建“长廊”是某房地产公司投资,如今政府用3亿元赎买,是为了将其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和平台;财政资金未被浪费,政府实际上还捡了便宜。

  政府回应避谈反思和追责,更像是自我表扬。按照当地官员的逻辑,政府从开发商手中赎回文化长廊是等价值的市场交易,并不是像坊间所说那样,一建一拆之间浪费近6个亿,反而反映了“中国在城镇化理念上新的转型和进步”。这种狡辩糊弄不了民众,也掩盖不了政府在城市规划和重大决策上的随意与混乱。“短命长廊”的根子是短命规划。上一个五年规划中它是着力打造的“边境明珠”,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就因为“已不适应新的城市发展规划和上级提出把河口打造成为国际化滨江城市的要求”,要被拆掉了。

  文化长廊是一个涉及数亿元财政资金的重大项目,当初是在当地主要领导力主下“特批”投建的,还在上一届政府规划中被写入了“一号备案”。但在新的政府规划中,这个重大项目又被地方领导推翻了,原因是“沿河商铺严重影响了沿岸的景观,成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但值得玩味的是,连河口县规划局官员也感慨,“我们没想到上面领导对城市规划的新要求会如此之快”。

  检索媒体报道,近几年很多地方都出现过浪费巨大的短命建筑。不少建筑刚建好就被拆除,既与城建部门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有关,也与一些地方官员畸形的执政理念有关。如今官场屡见不鲜的情景是,新一届领导班子轻易将前任官员主导的规划推翻,然后重新布局自己主导的项目。

  城市规划“一届政府一张图”的做法,不仅会浪费公共资金,还会粗暴地损害居民、商户等利益攸关方的权益。正因如此,城市规划的建与拆之间究竟有没有浪费,不能任由地方官员自说自话;曾遭多人反对的项目强行上马是否符合决策程序,也应给公众一个说法。

  城市规划并非不能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但要尽量避免“瞎折腾”。如果每一个城市规划项目,都着眼于地方发展和民众福祉的长远考虑,而不是听命于某些地方领导短期内出政绩的小算盘,城市里拆拆建建的场景可能会少很多。换句话说,只有城市规划“长寿”成常态,“短命建筑”才不至于频繁出现。

  那么,如何让城市规划更“长寿”,无非要做到两点:其一,在重大项目上严格遵守科学决策的程序,充分开展科学调研,积极吸纳民众的意见,避免“拍脑袋”决议;其二,建立和完善行政问责制度,让那些对“短命规划”负有责任的官员依法付出代价,也打破“一届政府一张图”的潜规则。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