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需要撑起“制度荫凉”

2014年05月30日 10:10   来源:东方网   李云

  本周,今年来最大范围高温天气在华北、黄淮一带蔓延开来,各地气温显著飙升。昨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黄色预警,比去年提前了20天。当日,多个省会级城市气温创下今年以来新高,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中北部气温达35至37℃,河北南部局地超过38℃。(5月29日《东方早报》)

  最新消息称,北京市气象台29日13时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29日下午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将达40℃,部分超过42℃。

  今年高温来得有点早,“热得快”,一时会带来身体的不适应。“沉睡”近一年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是否醒来?这个季节性很强的法规,完全受温度调节,一到高温,必须马上“苏醒”。高温来得快,“制度荫凉”必需更快,否则,劳动者权益就有可能“被灼伤”,或者“被蒸发”。值得提醒的是,有关部门不能光是“提醒”,更要“走出办公室”,到室外“体验生活”,早一点撑起“荫凉伞”,给劳动者“遮阳”;早一点撑起“保护伞”,让劳动者权益无损。

  高温无情,让劳动者挥汗如雨;制度有义,让劳动者沐浴春风。自2012年施行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是劳动者“防暑降温”的制度保障、制度屏障、“制度荫凉”。徒法不足以自行,两年的实践也说明,在执行环节上还存在很多漏洞。甚至是,制度“很凉爽”,权益“很焦灼”。主要表现在:室外作业,概念模糊,给用人单位以“口舌”与借口;高温津贴或被“偷换概念”,或被“蒸发缩水”;劳动者主动举报维权的并不多,对违规行为的追究与处罚跟进不足……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去年的老问题不解决,就会成为今年的新问题。城市建设不会随着高温而“降温”,城市管理更可能随着高温而“升温”。正在施工的工地及赶工期不能等,堆积的垃圾不能等……而长期以来的“战高温、讲奉献”精神正在等着我们。如果劳动者“自愿”,如果工会组织“疲软”,如果用人单位“心急如焚”,如果相关监督部门仍躲在空调房里,法律法规的“政策性清凉”就会锐减。

  有着专家支招,要真正落实劳动者的“高温”权益,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需要用人单位、劳动监管部门、工会和劳动者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抓主要矛盾”,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伞”撑起来,形象一点讲,首先是“撑开”,让法律法规的保护力与惩戒力不收拢、不打折扣;其次是“撑住”,无论遇到多大的难度,都要给劳动者“撑腰”,执法的力度决定权利的温度。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