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紧缺”跟“大学生过剩”的矛盾何解?

2014年05月14日 15:20   来源:人民网   胡乐乐

  据《光明日报》5月14日报道,5月13日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从学历层次比较来看,初次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专科生为79.7%,本科生为67.4%,硕士生与博士生均为86.2%;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最低,为44.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最近15年来的迅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的总量每年都在不断剧增。教育部发布的权威年度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我国正式步入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12年,毛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到了30%。而今年毕业的高校学生又比去年增加了28万,达到727万。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放缓与结构调整、市场需求的总体日趋饱和以及就业观念的普遍保守,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着实愈加凸显。

  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则需要各校各地想方设法鼓励、引导、便利、奖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实现自我就业。对于前者,高校应该广泛开展毕业生现身说法等教育活动,用真实的案例教育、警醒即将毕业的学生切勿再死抱陈旧的一步到位就业观念不放,而应该先就业再择业,并且行行出状元,只要脚踏实工作,在任何地方、任何岗位、任何行业,都能干出一片天地。对于后者,各校各地应该利用好国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让更多的毕业生自主创业。

  进一步来说,要破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还需要大力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一边是“技工严重缺乏”,一边是“大学生过剩”。这种强烈的对比意味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的确存在严重问题。换句话说,高等院校所培养的大量毕业生,企业并不需要。比如,企业需要大量高级钳工、电焊工、打磨工、模具工、铆工,可是诸多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却是学术型人才。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所谓的本科人才,毋庸讳言,其实不少都是名不副实的。因此,高等教育需要调整结构,比如尝试将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教育院校,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就业,又有利于服务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好在值得欣喜的是,我们看到教育部最近正朝着这个大方向采取组合改革措施:一是高考改革,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学术型高考和技能型高考;二是组建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说,教育部将做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这就意味着,这些高校将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紧密与市场的需要对接。

  总而言之,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要多管齐下,而治本之策是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从而使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能够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