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于别人并不高贵 内地幼童香港当街便溺引发的闹剧

2014年05月04日 07:37   来源:中国网   张田勘

  香港旺角日前发生内地幼童当街便溺引起其父母与路人冲突的事件。4月27日,约30名香港人带着粪便道具进入尖沙咀海港城,其间高喊口号,不满内地游客来港购物,并在商场内蹲下,在地上放置大便道具,先后8次模仿幼童街上便溺。他们的行为引起内地游客的不满,双方互骂,附近名店纷纷落闸不做生意。这场闹剧历时一小时,后被警方以“非法集会”为由截停,随即散去。

  模仿幼童街上便溺似乎是要羞辱内地人,但显然是这些成年人在认知和理性上把自己等同于孩子,这并不能说明自己的文明、有理甚至高尚,反而是降低了自己的智商和情商,羞辱了自己。如果说内地幼童在街上便溺不妥,那么模仿幼童街上便溺以羞辱内地人就是“以非对非”。这无助于消解两地民众的对立,同时也袒露一部分人真实的态度,并非那么公平公正,而这正是很多人声称的坚持和拥有的普世价值的一部分。

  公平和公正地对待他人也表现在对待他人所犯的缺点或失误上,更何况这样的失误并非有意。其实,在香港大街上便溺的并非只有内地幼童,但香港人的态度却并不一致,仅从这件事上的两种冰火不容的态度就能说明一些问题。如果不能说有一些人势利、媚骨,但至少让人看到了不公正和不公平,或者说同一件事有不同的面孔。

  《南华早报》上彼得·卡默勒所写的一篇题为“随处便溺并非仅限内地人”的文章指出,随着每年大批西方球迷涌入香港观看橄榄球比赛,他们随地小便的现象早已不新鲜。但当一个白人做出同样举动(街上便溺)时,人们似乎只是摇摇头,小声说:“噢,这些疯狂的外国人。”香港人对西方人的这一做法予以一定程度的宽容,却没有把这种宽容给予内地人。

  这种不一样的待人接物是因为歧视呢,还是因为一些香港人面对内地人有优越感但面对西方人又有低下感而产生的,不得而知。但是,内地人会从内心深处自然而然地感到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待遇,也是一种不公正。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那么,是否一部分香港人认为自己比内地人素质高就理所当然地具备了天然的优越感呢?这也未必。海明威早就说过,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显然,这一点有很多人并不知晓,无论是一些港人还是一些内地人。

  不过,更进一步的是,如果已经养成了高贵和文明,还不只是优于自己的过去,而是要帮助那些并不高贵和并不文明的人像自己一样高贵起来,文明起来,有素质起来。具体到孩子便溺上,就应当主动帮助不知所措的孩子的父母,让他们尽早找到厕所,甚至是围成一圈保护忍不住的便溺者,而不是用相机拍照放到网络上去,更不会在后来到公共场所放置大便道具,模仿幼童街上便溺。

  退一步讲,如果做不到在自己高尚起来的同时帮助他人高尚,也应当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就像彼得·卡默勒所说,对那些做出不文明行为的西方人也该被发布到YouTube上露露脸。

  当然,港人在二岁孩童当街便溺这件事上的激烈反应也是有历史原因的。例如,2003年流行“非典型肺炎”(SARS)时,淘大花园E座整幢大厦因人染上导致“非典”的冠状病毒而致疾病传染至整个小区。在香港SARS疫情中,淘大花园爆发大规模集体感染,不幸成为香港的“风暴眼”,400多人感染,40多人因SARS去世(香港在整个疫情后死亡159人)。除了这一疫情成为港人的敏感点之外,还加上香港面积小,人口密集,没有回旋纵深之地,一旦发生疫情就有可能如SARS一样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公共卫生问题令港人非常敏感。

  因此,即便二岁孩童当街便溺有错,也错不在孩子,而在孩子的父母。这也要求内地人出境或到外地旅游应当做足功课,尤其是在节日中,除了要仔细查询旅游地的交通、方便之处外,还要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法律,除了不违法,更要入乡随俗,以免被人看作是没素质、不文明,甚至会引发公共卫生问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