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幼童死亡拷问的不仅是救助制度

2013年06月24日 13:33   来源:荆楚网   林萧

  21日上午,南京市江宁区泉水新村的一居民家中,一名1岁和一名3岁女童被发现死于家中,尸体已经腐烂。据了解,两女童的父亲因犯罪被抓入狱,母亲有吸毒史一度下落不明。21日下午,警方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将女童母亲刑拘。(6月23日《当代生活报》)

  1至3岁的幼童,正是牙牙学语的年龄,如果是正常人的家庭,应该享受到父母家人的疼爱与悉心照料,而南京两女童的父亲正在服刑,母亲拿了捐赠钱物后不管孩子,她们可能是被活活饿死的。这样的惨剧发生在今天,不能不说是文明社会之耻,同时再次将救助制度的缺失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十年前,成都3岁女童李思怡被发现饿死在家中,小思怡的母亲李桂芳是吸毒人员。十年后,对比南京两女童死亡的背景何其相似,同样是没有父亲照料,其母亲乐某也是吸毒人员。这样的家庭早已摇摇欲坠,理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救助,幼童作为没有生存能力的群体,一旦被遗弃,他们随时会面临死亡的威胁。按照法律规定,两女童家中死亡,母亲因没尽到抚养和监护义务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拘,严厉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看似在情理之中,实际上却并不能阻止类似悲剧重演,否则相隔十年之久,两女童何以再次死在家中?如此血淋淋的事实让人悲痛之余,也足以让人反思,当“问题家庭”中的幼童失去庇护,救助机制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能任凭幼童自生自灭。

  幼童死亡事件并非偶然。按照邻居的说法,两女童经常被关在家中,母亲乐某三天两头不见踪影,孩子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今年3月份左右,就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作为居住在周围的邻居,既然知道两女童的处境,却“没有人送饭”,孩子的死亡难道与他们的“冷漠”毫无关联?倘若有人肯施舍一些剩饭菜,两女童很有可能不会死亡。再来看当地社区的做法,虽然每月社区拨款800元补助由民警转交乐某,但是明知乐某是吸毒人员,补助款很可能到手随即挥霍一空,怎能仅仅把钱交给乐某了事?同时,除了民警不时前去看望孩子,社区工作人员却很少露面,连补助款都是通过民警转交,社区工作的贴心与人情味何在?

  由此可见,两幼童家中死亡拷问的不仅是救助制度,也与社会公共道德滑坡、政府工作悬浮、人性冷暖等息息相关。当此之时,亟须建立更有效的社会干预机制,结合政府、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和孩子亲属的力量,用完善的庇护体制为不幸个体挡风遮雨,也用善意的制度引导社会温情生长。如此,完善制度与道德感召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孩童困死家中的悲剧才有望不再重演。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