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3万元做美容,然后以会议费、稿酬等方式公款报销,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原副主任曹淑杰被北京高院终审以贪污罪判刑10年。(4月13日《新京报》)
与不少男性官员倒在“女色”上一样,倒在“美容腐败”上的女性官员,也可以开列出一个很长的名单。值得追问的是,她们,真的是倒在了美容上的吗?
深入探究,即会发现,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美容消费云云,不过是贪腐官员赃款的一个去向而已,并不具备导致官员必然贪腐的力量,不可能成为女性官员“贪”还是“不贪”的决定性因素。
必须明白,很多时候,官员的贪腐行为并不是先有了消费目标才开始去打公权力的主意,而是因为公权力先有了漏洞,有机可乘了,然后才出现了贪腐行为。若是适时扎紧一下篱笆,堵塞漏洞,哪怕是亡羊补牢,后继的腐败行为也注定会有所收敛。
因此,问题的关键仍在于扎紧制度的笼子,通过严格财务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堵住官员的各种非分消费。一方面,应该尽快实现三公经费的公开,以公开促公正,彻底堵塞财政经费流向不当途径的可能性。这其中,还要特别注意查处单位部门的“小金库”,以及自收自支单位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灰色利益链条,杜绝利益输送。
另一方面,这些年来类似私人会所这样的奢靡场所纷纷出现,正反映出公权力约束一度相对松懈的现状。若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该从严约束权力,规范权力的运行,同时,对于那些明显违背社会常理、消费常识的私人会所,也要严厉查处,不使其成为利益输送的非法之所。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