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奉化危房坍塌事件再度引发了人们对危旧房安全的忧虑。住房安全是居住的底线,但是不少老房子由于年久失修,不同程度地存在楼体倾斜、墙面开裂、房屋渗水等房屋安全质量问题,自己住的房子究竟安不安全?出现问题了怎么修?维修的钱由谁出?这些问题都是普通百姓关心的。
从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房屋寿命来看,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是74年。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到100年。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建筑的实际寿命与设计通则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特别是许多住房,存在着开裂等情况,但究竟安不安全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从目前的有关调查发现,房屋主体结构缺陷有三种:第一,有的房屋过了沉降期依然下沉不止,因结构不完善,使用超过一定年限的房屋承重体系承载力不够;第二,房屋出现结构性裂缝,不少存量房屋已出现墙体和楼板的结构性裂缝;第三,房屋结构部位渗漏,墙体结构出现中空造成墙面脱落。
通过查询有关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解决存量房屋的主体结构质量缺陷、维修资金不足以承受房屋大修所需费用时的处理并无规定,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房屋出现了问题,而且超过了保质期以后,可能就需要业主自己掏钱来解决。
在目前的申城中,不仅有许多上世纪90年代初建造的商品房,还是不少的上世纪六、七十年建造的售后公房,这些房屋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肯定是会越来越多,虽然有关部门会对一定年限住宅定期进行“体检”,但如何筹集资金进行维修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如何消除那些“未老先衰”房屋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究竟是该修修补补还是推倒重来?这都需要有关部门能够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标准。特别是在有关费用的筹措上,有关专家建议可以采取“开发商摊一点、业主出一点、政府贴一点”的办法统筹落实解决,让老百姓既住得安心,更住得放心。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