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入俄后的世界格局

2014年04月03日 09:07   来源:中国网   纪明葵

  俄罗斯果断的收回克里米亚,然后在撤离对乌威慑的部队,不再肢解东乌克兰,交还乌克兰被扣留的坦克,缓和与乌克兰的矛盾。这步棋看着轻易,使乌克兰战火偃旗息鼓,美俄双方鸣金收兵。

  俄收回克里米亚的底气

  普京的行为方式的确与众不同,来的更直接,不作任何缓冲,不留任何余地直接收回克里米亚。不怕引起国际误判和剧烈冲突,让西方设想的局面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也许这恰恰就是冷战时期给俄罗斯留下的政治遗产和十年经济实力恢复的体现,俄罗斯要重新找回大国地位。

  西方人一向是得寸进尺,见缝插针。在乌克兰政治外交进入博弈阶段,美国加大了对乌克兰临时政府的扶植,欧盟也加大了对临时政府的支持力度,两者加在一起准备援助160亿美元。正是因为美欧的这种态度,激发了俄罗斯一举吞并克里米亚的决心,就在两天前普京还声称不打算让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中国的态度也使普京有了底气。中国对乌克兰局势的态度一直坚持一惯立场,但实际上却是明晰和有原则的。

  首先,中国不会干涉乌克兰问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决定了中国不干涉内政、不主导地区事务、不经营势力范围。中国只表态尊重乌克兰人民的选择,并加强与乌克兰的合作,严格遵守中乌联合公报所确定的内容,这同样坚定了乌克兰发展中乌关系的信心。乌克兰无论将来谁上台都要恢复经济、稳定社会,与中国履行双方协议是两者的重要保障,中乌已经签定了180亿的经贸协议,中国在乌克兰动荡情况下仍愿严格履行协议是乌克兰求之难得的。

  其次,中俄战略协作处于优先地位。在全球战略中,中国和俄罗斯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就是西方所定义的准盟友关系,而我和美国是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中俄间全球战略协作,不仅仅是经济利益、地缘利益,也包括政治利益的协作。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重点是寻求全球战略利益上的切合点,两种关系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俄的协作关系,决定了中国的政策取向,不会直接公开地支持俄罗斯,但可以投弃权票。弃权的本身就是对美欧提出的方案不予理睬,对俄的行为不予以追究。这就是中国对俄罗斯采取行动的明确态度,俄罗斯自然心知肚明。

  其三,中国不赞成破坏国际原则立场俄可理解。现行国际规则对一个独立国家的确认:一是自然存在的国家,二是反对殖民统治经独立解放斗争建立的国家;三是宗祖国经议会表同意独立的国家;四是经全国议会表决同意解体,从新按行政区划独立的国家。中国是一个没有完全统一的国家,反分裂法明确规定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意,任何地区不得宣布独立,如果中国宣布支持克里米亚公投与中国国内法不一致,这是俄罗斯十分清楚的,中国在科索沃、南奥塞蒂、阿布奇兹问题上都采取了相同的立场,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俄罗斯也不会设想中国能表态支持。

  其四、中俄贸易让俄更有底气。美欧对俄经济制裁是一把双刃剑,美欧经贸会同样受到影响。俄罗斯的出口产品不愁销路,只要与中国保持经贸合作,制裁就不会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多大影响,这使普京胸有成竹,对制裁根本不予以理睬。

  其五,中国反对北约东扩与俄利益一致。中国正与欧盟合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改革,推动世界多极化,中国支持欧盟东扩,但反对北约东扩。乌克兰的国内动乱有明显的北约东扩意图,因此中国也不可能支持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如果中国明确支持欧洲,那只能加速东西对抗,这不但对中国的国际博弈大局不利,对世界格局的稳定也不利,中国不希望搞东西对抗的新冷战,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充分拓展了中国与欧盟的合作,双方关系不会因乌克兰问题受到影响。

  其六,中国弃权是以柔克钢让美国感受中国的力量。中美之间正磨合建立新大国关系,坚持不对抗、不冲突的发展方向。米歇尔柔性外交、习奥荷兰会晤都是要维护现有的中美关系,因此,在处理乌克兰问题上中国采取弃权的办法让美国再一次感受到中国以柔克钢的力量,这也是对美国在东海南海问题上的一个回应,美国即便有苦也难言。

  中国弃权的态度非常准确,一方面向俄罗斯表明了中国对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让俄罗斯充分理解了中国国内所面临的民族分裂问题和中国的一惯外交原则,更让美国感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力。

  克里米亚加入俄后形势

  其一,克里米亚入俄后乌不再分裂,可以保障五月大选如期进行,同时,将乌内部多派竞争内耗丢给了欧美。

  乌克兰临时政府成立前反对派就是乌合之众,报名参加本次总统选举的有前总理季莫申科、富翁议员波罗申科、乌共领导人西蒙年科、地区党领导人之一季吉普科、自由党领导人佳格尼博克、“右区”党领导人亚罗什等七个政党参加,拉票揭短、相互攻击乱成一片,俄罗斯把包袱一下子留给了西方,欧俄将在“民主”的框架下继续博弈。

  只要乌克兰不快速加入欧盟和北约,一切还都有缓和的余地。因为,俄罗斯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东部乌克兰留在乌克兰对俄罗斯没有什么坏处,从长远看可以增加俄罗斯对乌的控制能力。

  其二,美国提出对俄罗斯的制裁效果有限。俄罗斯领导人没有海外账户,冻结部分人护照,不准入境,这也不会产生多大影响,除非西方永远不再与俄罗斯接触,否则,西方只能自行结冻双方关系。俄罗斯已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西方能排除俄罗斯参加G8,没办法排除俄参加G20,近期美国已经宣布暂缓对俄制裁。

  其三,乌克兰的格局对中国经济不会受到更大影响,第二艘野牛汽垫船已按期开工,各种航空发动机生产正在继续。俄罗斯过去一直反对乌克兰和中国搞军事装备的合作,乌克兰的动荡只能加强与中国的军事装备合作。如果东西分裂,中乌军事装备合作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为乌军事工业基础主要在东部地区,现在俄无意分裂东西乌,所以军事装备合作基本不会因动荡而受影响。

  近期乌以玉米偿付贷款的计划因为粮食价格上涨,和局势动荡可能有所推迟。其它农业项目不可能受到影响,在乌克兰买土地种粮的空间更大,欧俄双方没撕破脸总体战略上对中国没啥坏处,比欧俄搞新冷战对欧亚大陆好。

  乌入欧的进程不可能太快

  美国希望乌克兰尽快加入欧盟,实现美国北约东扩的设想,这样可以使北约军事基地进一步前推。但欧盟与美国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

  其一,欧盟东扩带来经济问题很难解决。现有欧盟一体化经济政策仍处于有规定无监督的状态,希腊带来的经济金融危机使欧盟经济秩序获得了部分完善,但最终监督机制并没完全建立起来,各国的债务控制空间较大,只要经济状况好一点各国的自主能力就会扩张。

  其二,新欧洲还没有完全融入欧盟货币体系,这样欧盟一体化的成果就很难体现,这些国家加入欧盟的目的就是要搭上欧盟经济快车,如果长期被排斥在外就会失去加入欧盟的优势。现在欧盟和中东欧国家已经存在一些矛盾,如果快速接纳乌克兰这样个欧洲的大国,必定很难消化,因此,欧盟不会给自己找更多的麻烦。

  其三,围绕乌克兰入欧盟问题欧美之间,欧美与俄之间还将进行较长时间的磨合。美国希望乌入欧盟更快;欧希望不要过急;俄不希望乌入欧;乌是否入欧对我利益关系不大,中国不希望北约东扩,在这一点上中俄有共同利益。

  美国的衰退对中欧俄三方在战略上有共同利益,都想借机扩大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这种共同利益对中、欧、俄来说都非常重要。如果欧俄在乌克兰问题上过于较真无法达成妥协,那对与美博弈就会出现问题,大国合纵共同对付美国就不可能了,中国需要作出必要的调整以获得最大利益。

  其四,美国的影响力在明显下降。从去年英国宣布出兵叙利亚议会讨论没获通过,拉开了美国对盟国控制能力下降的序幕。紧接着欧盟的其它国家也表现出迟疑,德国、奥地利明确表示不支持美国对叙利亚动武;原来表现最积极的法国也强调要等联合国的调查结果再考虑动武。

  土耳其是美国全球事务上的盟友,去年埃尔多安开始指责以色列是埃及问题上的黑手,美国政府指责他的反犹太言论“令人反感”。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政策,对美国与以色列和沙特间关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奥巴马政府低估了这两个国家对美国心怀不满的情况。奥巴马的巴以和谈政策引起了与以色列关系的矛盾。白宫通过土耳其和埃及的结盟,淡化在中东地区的沙特政策,支持了卡塔尔与沙特争夺外交影响力的作法,使沙特反感。

  美国对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影响力就更是捉襟见肘。美国的战略重点仍是亚太地区,美国不可能卷入场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战争,因为他的真对手不再是南联盟、伊拉克、阿富汗,而是与其军事实力旗鼓相当的老对手俄罗斯,美国没有胆量卷入一场新的冷战,更何况美国最大顾及是正在睡醒亚洲雄师中国。如果美国把战略重点转移乌克兰方向,就会给中国更多的机遇,使中国真正羽翼丰满而无法对付。因此,美国第6舰队包括“乔治·布什”号核动力航母、3艘核动力潜艇和16艘其他军舰组成的美国海军编队进入地中海,前出至爱琴海演习,而没有进入黑海。

  其六,俄美欧矛盾缓和难。俄在叙利亚得分之后,欧美是不服气的,地中海是欧洲门户,西方认为俄会得寸进尺控制地中海,这使欧洲感受到来自家门口的威胁。

  德国要加强自已在欧洲权重的意图明确。德看到了美国对日本的约束苍白无力,调整国家战略的步伐正在加速。黑海地缘战略也同样是德国所看重的,乌克兰局势是否稳定,要看俄德之间合作的力度和成效,因此,欧盟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的上搏弈将是长期的。

  其七,中国要强化与俄欧合作,促进亚欧经济一体化。丝绸之路计划随着习主席的访欧增加了认可,德国表示要积极推动丝绸之路建设。英德法在争夺人民币交易平台和结算中心,人民币进入国际贷币步伐加快。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为双方深化合作提供了机遇。

  中国可借俄罗斯和美欧对抗的间隙,加快解决国内部和周边问题,提高综合国力影响力。

  亚洲局势会因乌克兰局势的失控受到冲击。缅甸局势会恶化、泰国局势受到乌克兰局势的“鼓励”会再次恶化,西方会采取各种手段让我国周边出现更复杂的局面,我必须高度关注和全面应对。

  乌克兰问题对中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有利用大国搏弈的空间加强自身综合国力和改善与周边安全环境的条件;同时,也必须积极应对来自西方挑起的周边矛盾,主动扩大与俄欧合作发挥优势扩大对乌克兰问题的影响,争取更大的利益。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