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读者报料称,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内藏有一家无证奶牛养殖场,出售未经检测检疫的牛奶。而工人为增加产量,还给奶牛注射缩宫素,每日生产出来的600斤牛奶疑似流入广州等地。工人毫不避讳地表示确实给奶牛打缩宫素等药物催奶:“打多少,打哪里,我们都心里有数,毕竟打多了也没用,还浪费药水。”(3月27日《新快报》)
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这家养殖场让人有三惊:一是为了产量,竟给奶牛打缩宫素,是否会在牛奶中残留药物,损害人体健康损害?二是奶牛养殖场日产牛奶300公斤,竟无养殖资格。三是养殖场位于环保部门划定的严禁养殖的区域,有污染水源等隐患,且已存在半年之久。
不难发现,养殖场经营者利欲熏心,无视法律法规、无视消费者健康安全,是造成非法养殖、违规打药等问题的根本。但畜牧、卫生、防疫、环保等相关监管部门的管理与监督不到位,甚至执法不力等问题,同样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的。在牛奶问题上,我们所吃的亏已足够大了。若因为打药而催出的牛奶,再次引起相关食品安全问题或悲剧事件,其严重后果谁也负责不起。拿卫生防疫部门来说,明知道“该养牛场无任何证照,所谓的‘兽医’也无相关资质,是一家非法养牛场”,却并没有采取相关惩罚措施。环保部门更是很清楚“该非法养牛场正好处于‘禁养区’内”,但采取的措施却只是“派人去查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对待非法养殖、破坏环境甚至威胁水源安全的行为,相关部门如此疲软的监管及久拖不决的执法方式,岂能不纵容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岂能不让其抱有“打了药同样没人管”的侥幸心理呢?!
由此看来,奶牛被打药催奶,监管与执法部门更需要“打药”诊治。奶牛被打的是催奶药缩宫素,监管部门及相关人员则迫切需要打一针“猛药”,治一治失职渎职、不作为等病症。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