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艺 王益民:我国政务微博在网络舆论导向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4年03月11日 10:43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摘 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表示,要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而政务微博,作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新型社会管理窗口,是引导网络舆论与舆情,处理网络突发事件方面的主力军。

  [关键词] 政务微博;网络舆论导向;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公民文化的一部分,[1]网络舆论因此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表示,要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而政务微博,作为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窗口,是引导网络舆论,处理网络突发事件的主力军,为政府引导网络舆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一、政务微博的传播特性与舆论引导

  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作为传播主体,政务微博其具有议程设置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亲民性、传播效果的渗透性的特征。[2]党政机关政务微博的开通,适应了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公共领域,这都使得政务微博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塑造我国公民社会的强大力量。

  (一)政务微博的传播属性

  首先,议题设置具有多样性特征。在传播学理论中,传播主体会选择自己所偏好的议程加以设定,在整个传播过程中,作为听众的广大民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传播主体所针对特定议题提供的信息。但是在微博环境下,传播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传播关系和传播形态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改变了公民的媒介使用习惯。[3]民众可以在更加自由的网络环境中,选择自己选偏好议题加以设置,或者针对大部分人所感兴趣的话题加以热烈的讨论。因而,在微博这一传播媒介下,政务微博也突破了传统政府部门的一般限制,可以相对比较自由的选择议题,与民众进行交流、互动,乃至于引导舆情。

  其次,表达方式的亲民性。政务微博拥有极强的互动性和极高的亲和度,使政务微博明显区别于政府网站、政府问政平台等其他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政务微博的亲民性主要体现在传播媒体所固有的贴近大众生活,易于为大众所接受的语言和传播特质与传播手段。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同部门的政务微博所呈现出来的各自特点也不尽相同,最主要的亲民化的措施就是各自政务微博所具有的个性化倾向,更加贴近民众的需要。

  第三,传播效果的渗透性。有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政务微博来参与政治生活。在微博客环境下,广大网民能够完全自由、自主的表达观点,并通过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来选取自己所需求的信息与服务。民众在不断获取信息,讨论信息的过程中,民众自觉也不自觉的参与了政治讨论的过程,无形中很有可能会扩大公共领域的范围,进一步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构建。

  (二)政务微博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作用

  所谓的网络舆情是指各种有关网络的信息、态度、立场的聚合体,这种聚合体在处于较为开放的网络环境之中,会不断地发酵、重组,从而形成一系列具有独特影响力的观点与观念,而这些观点与观念可以对网络聚合体中的听众的是非判断产生极大影响。这就是网络舆论的作用。各级党政部门所开设的政务微博是政府宣传自己的大政方针政策、进行信息公开、促进政民互动、提供面向公众服务的平台,也是政府权威性与服务性在最新的网络领域中的延伸。因而,在提升政府公信力,满足民众的利益诉求,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引导网络舆情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很多人认为政务微博与扩展公共领域有着极大的关系,政务微博对于促进政务公开、政民互动以及向民众提供面向公众的服务,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政务微博有助于缓解网络舆情中的不满情绪与看法,提升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与公信力,及时有效向民众提供公众服务,实现政民互动,从而消除官民之间的矛盾与误解。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有效利用政务微博在网络舆论平台中收集的民众所提出的相关问题的信息,并针对这些信息对网络舆情做出相应判断,最终采取相应的行动解决引发网络舆情的社会问题。[4]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