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 网友:权力关进笼子的第一步

2014年01月27日 06:5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在党政“一把手”成为贪腐高危群体的背景下,记者关注到,本月来,国家海洋局和安徽省先后发声,提出“一把手”将不再直接分管人财物。反腐败研究学者认为,“一把手”不直管人财物的做法将成为趋势。(1月26日《南方都市报》)

权力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值得倡导

  中国经济网网友 江文

  “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道尽了对“一把手”监督的缺失。笔者认为要有效监督“一把手”,还必须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有效分解和制衡。

  正如一些专家所构想的那样,“一把手”如果不再直接分管人财物,而把工作重点放在对权力的监督上,这对分管领导谨小慎微地使用权力是很有积极作用的。

  实事求是地说,各级“一把手”都是经过党的长期培养,经历许多严峻考验脱颖而出的。如果因为对他们的监管不到位,一个个前“腐”后继,倒在贪腐上,既影响了党的形象,也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损失。因此,适当分解“一把手”的权力和责任,减少对具体事务的插手干预是值得倡导的。

  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分权”只是第一步

  中国经济网网友 张国栋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手握重权的“一把手”腐败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贪腐的“一把手”对权力,特别是对人财物等实权十分眷恋,不讲班子分工,把实权全部紧紧抓在手中。

  “一把手”的权力如果得不到制约,权力监督就是一句空话。而分解“一把手”的权力,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

  必须指出的是,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分权”只是第一步。让权力得到制衡并在阳光下运行,绝不是一“分”就可以了事的,更要从制度、机制上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进行制约,以制度保障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的真正落实,并以此来对抗“一把手”膨胀的权力欲望,堵死滥用权力之门。

  要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规范权力运行,关键要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监督乏力的问题。在当前条件下,既要加强上级权力对下级权力的控制,又要增强同级权力的制约,更要充分地集结各方面的监督力量。这既是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的有效举措,更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现实选择。

  权力运行公开透明,还需强化人民监督

  中国经济网网友 刘洛妍

  “一把手”及“一把手”权力的存在,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客观事实。在现实的官场中,一些领导干部片面强调“一把手”的权力,搞家长制、个人说了算,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干部的前途命运,大笔一挥就可以开支国家巨额资金。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所讲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一把手”腐败,也正是因为权力没有约束,才最终滑向堕落的深渊。因此,“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

  要保证权力的公开透明,还需强化人民的监督。要创造条件、拓宽渠道方便群众监督,坚决消除各种人为障碍,严肃惩处打击报复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只有将“一把手”的权力公开透明,让他们没有机会腐败,才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友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mail.ce.cn(#改为@) 

  更多热点话题请点击>>>网言众议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