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前后一段时间,往年都是礼品回收店的旺季,不过自去年开始,在“禁令”频繁出台的背景下,这些店铺的生意渐入困境。近日,记者走访一些礼品回收店发现,这些店铺生意冷清,长时间收不回礼品,以至于无“礼”可卖,部分店铺业绩下滑一半以上,经营者甚至选择关门或考虑转行。不过,也有一些礼品回收店,将经营的“阵地”转移至网络。在网络空间,各类礼品的回收价格仍然在高位,生意也比较稳定。(1月24日《新京报》)
随着中央对公务员节假日送礼品行为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务员送礼现象在大量减少,因此而衍生的礼品回收行当,特别是实体店的礼品回收,多“闷声赚大钱”到门可罗雀,凋零了不少。但水火两重天的是,网络上所谓的礼品册却在大行其道,网络上回收礼品行业也因此有所滋生,不亦乐乎。这反腐败道高一尺,送礼等腐败行为似也有确实有“欲与反腐试比高”的架势,给治理公款送礼提出了新的课题。
公款送礼与治理公款送礼,向来是一对冤家,猫与鼠的游戏,也随着电商时代的来临而进入升级换代阶段,被赋予了“时代气息”。 这场游戏,会将更加精彩。当送礼与回收礼品也借着网络的隐形特点搞起“反侦察”,看似高招不断。看似反腐难度增大,公众也似乎从中闻到公款送礼负隅顽抗的臭味,也期待能够检测到反腐败的睿智和创新。无论是电商主动介入到送礼与回收礼品这个行当有多深,但一个根本点没有变,那就是送礼者依靠公款送礼的这个“根”仍然扎根在现实土壤中。万变不离其宗,拔出这个“根”或许并不难,难的只是决心下不下,下多大决心的问题。
当然,只有决心是不够的,要真正扎住公帑袋子的举措,往往受到送礼单位的阳奉阴违,或者借助小金库等手段留出一手。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不难,只要管好管住财政这本账本,对相关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预算制定等不断缩紧,做得更加无可乘之机,事后再加强问责。这些严厉措施倘若真的实施下来,哪怕公款送礼也好,或者网上回收礼品也罢,没有了资金的支撑,哪一商家会做冤大头白白“送”你商品,又有哪一家电商会白白毫无利益的回收商品呢?
公帑的袋子敞开着,或者扎的不严实,就会有“硕鼠”盗取公帑。治理网络上的公款送礼之风,治理网络回收礼品邪道,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需耗费太多精力,扎紧公帑的袋子,自可“关起门来打狗,一打一个准”。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