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刺激、去杠杆和结构改革”是外资机构给当前宏观政策贴上的标签,不过这一理解有些片面,没能意识到去杠杆和结构改革更需环境配合。只有保持相对稳定的经济金融环境和流动性条件,去杠杆和结构调整才能有序无痛地展开。
李克强总理日前在天津考察时提出,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他也给金融市场打气,“明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我们有条件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金融市场总体稳定”。
此时对金融形势的关注,应该是基于对2014年经济发展的预期谨慎。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在肯定形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有观点认为,在整体下行压力加大、通胀形势相对稳定的大背景下,要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利率条件。但眼下因“钱荒”而引起的高利率,已给实体经济带来较大压力。预计2014年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成本都将显著上升。兴业银行根据剔除金融业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的测算显示,目前3年期和5年期A A -级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已超过了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
而且,市场流动性紧张也不利于消化政府性债务。审计署的数据显示,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是政府性债务的主要偿还期,要偿还将近45%的债务。下半年,央行政策操作逐渐收紧,如果偏紧取向在明年没有改变,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平台的融资风险有可能爆发,甚至可能导致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所以说,从化解债务风险的角度也需要保持适度流动性,以时间换取降低杠杆率的空间。否则,不但不能“去杠杆”,恐怕还会折断“杠杆”、捅破泡沫。
所以说,决策层在这一时刻提出“保持适度流动性”有其背后的用意。这能不能让金融市场吃上一颗定心丸?目前还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确定,“流动性”和“市场稳定”已在决策层的关注范围之内。
如何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怎么样的表现才算“总体稳定”?利率不再暴涨应该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这一方面,需要稳定机构预期,明确政策稳健的内涵,不要让市场的紧缩预期自我实现。另一方面,也要适度加大流动性供给。随着美联储Q E退出力度的加大,有必要相机调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市场判断,为了保持政策中性,2014年的M 2增速控制目标仍会保持在13%,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将控制在10万亿元。考察以往的M 2规模,基本等同于新增人民币贷款、外汇占款增量和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购买的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债券。但是,随着美联储Q E退出导致的资本流出,如果2014年的外汇占款增量下滑,就有必要加大债市和股市的融资力度。可是,2013年的“钱荒”,导致包括债市、股市在内的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受到较大冲击。如果要修复债市的融资功能,提高市场的资金供给,这就倒逼央行调降存准率。
可以说,化解债务和经济增长都需要适度流动性支持,因此,2014年的政策调控需要相机适度调整流动性供给。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