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11月19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并接受奥林匹克金质勋章。世界聆听中国走向体育强国的足音,探寻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精神的现实意义
体育是展示中国风采的一个窗口,也是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一个缩影。2008年的北京,古老的中国携手世界,奉献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明的完美融合。2012年的伦敦,中国健儿摘金夺银,给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新的力量。
体育竞技场上的精彩表现让世界感受到了当代中国的蓬勃生机。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去年夏天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善意的美国人在公园里看到户外锻炼的华人,情不自禁地举起双手,好像在为中国奥运成绩喝彩。
探寻中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奥秘,需要有更广阔的视角。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曾说过:“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随着时代发展,中国人民对体育价值内涵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拓展。中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体育事业不仅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更能提振国家的精神、凝聚民族的力量。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激起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阔步前行的豪迈气概。牙买加运动员奥蒂被称为“永远的伴娘”,参加过七届奥运会,却从未获得过金牌,她永不气馁的精神为世界带来了无限感动。
世界范围内,体育运动历来是人文交流的内容之一,成为沟通心意的纽带。它打破国与国交往的语言隔阂、地域界限,拉近了民众的心灵距离,有助于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在心灵共鸣中厚植友好事业的社会基础。40多年前的“乒乓外交”,载入中美关系史册。2012年的美职篮赛场上,名不见经传的林书豪以优异的表现在全美掀起了一阵旋风。美国体育题材作家珍妮·赫斯如此解释人们对林书豪的喜爱:他鼓舞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体育精神;他向我们展示了,任何人都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更伟大目标。
“我们不是一时的朋友,我们是永远的朋友。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我们的爱没有尽头。”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主题曲《永远的朋友》唱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韩国名教金昶伯历经9年将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带上了奥运奖台;法国剑道大师鲍埃尔为中国佩剑队带来了“快乐击剑”的全新理念;中国“铁榔头”郎平将亚洲女排“快、变”打法带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体育以其超越文化、种族、信仰的气度助推超越自我、奋力拼搏的共同精神追求。
从急于摘掉落后帽子、证明自己,到越来越享受运动过程。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中国体育的心态在变,世界看中国体育的视角也在变。习近平主席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曾谈起自己爱好足球运动的原因之一:足球是一项讲究配合的集体运动,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团队合作才是决定比赛结果的关键。在国际社会大家庭,同样需要团队合作,需要命运共同体意识。“团结、友谊、和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奥林匹克精神同中国外交理念交相辉映。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