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价格为何高烧不退?

2013年11月12日 07:13   来源:红网   谭浩俊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3.2%。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3%;食品价格上涨6.5%,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2%,服务价格上涨3.1%。

  从CPI本身来说,尽管仍处于相对较高的区间,但是,实现全年3.5%的调控目标,应当不会再有太大的问题。也就是说,价格监控的上限应当不会突破,货币政策也可以不必为价格作出大的调整。

  但是,从10月份的价格构成情况来看,似乎又没有数据所表现的那么乐观。因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仍然处于高位,特别是蔬菜价格,上涨幅度达到了31.5%,创近一段时间以来的新高,对CPI影响也达到了0.81个百分点。如果蔬菜价格上涨幅度稍稍小一点,CPI也就可以重回“2”时代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个月以来CPI所以能够稳居“3”时代不动,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蔬菜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从7月份就开始。就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7月份增幅为11.8%,8月份上涨到19.2%,9月份则维持在18.9%。到了10月份,更是一下子“飞跃”到31.5%。如此失控的现象,又怎能不对CPI产生严重影响呢?纵然实现了全年调控目标,对广大居民来说,“含金量”又有多高呢?要知道,目前的CPI是在PPI一直处于下降通道的情况下实现的。如果PPI由负转正,或者上涨幅度较大,CPI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实在难以预料。

  这也意味着,蔬菜价格的高烧不退,不仅使CPI面临很大的压力,也对居民生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并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居民对改革、特别是价格改革的信心。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蔬菜价格总像一根针深深地刺在居民的身上、扎在居民的心上呢?为什么在大流通格局早已形成的情况下,蔬菜价格仍然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呢?显然,与各级对居民生活的关心不够有着密切的关系。

  按理,“米袋子”、“菜篮子”是各级政府最应当引起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问题,应当投入一切精力避免“米袋子”、“菜篮子”出现问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恰恰是这个最应当引起政府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却一直被边缘化,被地方政府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因为,无论从政府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来看,还是从政府的工作要求、工作措施来讲,“米袋子”、“菜篮子”的问题,都已经很少出现了,也很少提及了。除非出现严重的市场供应问题,一般情况下,政府都不会过问。

  这决不是乱打棍子、乱扣帽子,而是事实就是如此。如果有一丝重视,在全国蔬菜生产和供应总体平衡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出现蔬菜价格持续高烧的情况,也不可能让蔬菜价格连续4个月两位数上涨。要知道,在销地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产地仍然存在蔬菜没有销售渠道、价格严重倒挂、投入产出效益低下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就不能采取措施解决好这一矛盾呢?为什么不通过一定的办法和手段,做好产销的衔接工作呢?而影响产销衔接的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在已经连续喊了多少年的情况下,又解决了多少呢?

  不仅如此,过去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平衡作用的地产菜生产与供应,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大拆大建和城市过度扩张过程中,也变得越来越没有平衡作用。因为,多数地方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失去的菜地,没有进行有效补充,导致地菜的生产供应量大大减少。从而,在市场供应出现问题、价格快速上涨时,无法发挥调剂和平衡功能。

  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对蔬菜的质量安全,也是不闻不问,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的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在夏季病虫害多发季节,更是没有一样蔬菜不是农药和化肥密布。

  所以,对蔬菜价格高烧不退的问题,必须引起调试重视和关注。一方面,千万不要将蔬菜价格单纯地看成是CPI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应当将其作为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以民为本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将掀起新一轮的改革大潮,如果包括蔬菜在内的居民生活必须品价格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对改革的深化和推进,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居民对改革的决心和希望。

  要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列为最重要的议题,目的也不是就改革论改革,而是为了通过改革,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让广大居民能够在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如果脱离这样的宗旨,改革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各级政府对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价格都不重视,又怎么能够将改革工作做好呢?能够将改革推向深入呢?

  蔬菜价格高烧不退,就是对政府的一种考验,对政府是否真正以民为本的一种检验。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