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备受关注的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再次成为城镇化背景下的核心议题。据悉,当前的土地制度使得农民难以真正“走出去”和“留下来”,一些地方的户籍改革试点中,甚至出现了原有城市户籍人口希望换成农村户籍的“逆城市化”现象。(9月24日《经济参考报》)
【阻力】城镇化的融入成本
简单地讲一些农民工不愿要城市户口,其实并不准确。这些农民工既希望拥有城市户口,也希望能保留乡下土地,不要城市户口只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下的无奈选择。这里对应的,就是城市化的融入成本问题。
民工融入城市,与原住市民不同。一个市民,如果长久生活在一座城市,总会有一点积累。而一个农民工在融入城市之前,他以及他的上一代或几代人是属于农村的,他们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的努力全留在农村。在城乡倒挂的背景下,他们在农村的那点积累,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他们还没有什么保障,难以应对未来的风险。就拿房子来说,绝大多数城里人总有容身之处,可农民工来到城市之初一无所有,连房子也没有,他们融入城市需要成本。
推进城镇化的一大阻力就是融入成本,不解决它就很难有大规模农民融入城市。而目前出现的土地财产收入,虽然并不能完全解决融入成本问题,但毕竟有所助益。如果在城市化过程中,尊重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让农民获得土地红利,应该就不会出现农民不要城市户口的问题。这也是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所主张的,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确权要先行一步。【详细】
【好处】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部分农民不愿意要城市户口,显然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或者倒逼我们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或者倒逼我们对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进行综合改革。比如,让农民带着土地权利进城务工,这样就能打消农民的顾虑,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如果让农民完全放弃土地权利进城,对农民而言就是冒险。
同样,城镇居民想转为农村户口,也有一定好处。比如,城镇居民会给农村带来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有利于改善农村面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推动我国土地改革,比如农地流转。因为城镇居民转为农村户口之后,就会通过买地、租地的方式获得土地,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农地流转。
也就是说,“逆城市化”给公民更多自由和选择的权利,无论是农民不想要城镇户口,还是城镇居民想转为农村户口,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公民是一种进步。我们推进城镇化并不能“绑着农民”进城,同样,也不应该限制城镇户口换成农村户口。进而言之,农村与城市的人口应该双向流动,而不应该单向流动。【详细】
【本质】再证户籍改革之必要
现实中,拥有城市户口的不同人群所享受的公共服务也不同。城市内部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医疗保险制度不统一,教育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个人纵然有机会获得城市户口,也不见得就能得到较好的公共服务。相比之下,在广大农村,至少还有土地可以依靠。而且,农村集体土地在城镇化进程中可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农村户籍人口带来远多于农业的收入,农村户籍的“含金量”悄然升值。对于城郊以及土地可能被征用的农村来说,农村户口的“含金量”更是一般的城市户口所不可比拟的。这样,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其实也就是个人的理性选择,是正常现象,关键的是最终要取消户籍制度,实现人口的自由迁移。【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很大程度上,“逆城市化”现场是此前一些地方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赶农民“进城上楼”的结果。不是建几栋房子,拉一批人进来就叫城镇化,城市化更多的是人的城市化,而推进城镇化,要让城市的融入成本降低,首先需要的就是户籍、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作为保障。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