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正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中国电影、音乐、舞蹈、杂技正纷纷登上国际舞台。中国文化走出去,体现的是国家软实力,展现的是民族当今的文明风貌。其实,还有一种走出去,展现的也是中国文化,表现的也是中国传统和当代文明,这种走出去表达的文化效果和文明影响,有时比建筑、古董、演出、书籍更直接更强烈更具说服力,这就是旅游。
世界各地,中国游客如织,其人数和消费能力都让人叹为观止,但文明程度呢?其对自然、对环境、对别人的尊重,却远未达到一个文明古国、一个发展起来的大国应有的水平。所谓旅游,实际不仅指国际,也是说国内,在国内外大小城市,在各类景观,在各种文化、商业和交通场所,一个群体在言谈举止中所展现出来的文化涵养、文明修养,往往高于消费所带来的影响,对当地普通居民而言,也常常会过目不忘,留下鲜活的记忆,以致长久定格在心目中。
当你一屁股坐在“老幼病残孕”专座上,而且该坐的人来到眼前还无动于衷时,无论说多少次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恐怕都不会有人信服;当你为了一个座位一个行李架而怒气冲天直至拳脚相向时,不管讲什么诗词歌赋都显得名实不符;你弹奏了几十遍《阳春白雪》,可一次旁若无人的高声大嗓、呼朋引伴,就可能被人贴上粗俗的标签;你诵念、讲解了无数次《论语》,却都不及自助餐的吃相、排队时的模样、过马路守不守规矩,来得生动形象贴切。
暴殄天物,明明是我们自古以来就对浪费的谴责;“不学礼无以立”,从来都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可现在却被一些人遗忘,甚至还有人认为是欧洲的“传统礼仪”,然后再反过来加以对照。礼,实际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失去了礼,文化也就无从说起。
我们最大的文化就是我们的礼仪,无论走到哪里,身上的礼仪最能说明问题,举手投足、一言一语,都是文化底蕴的表露,文化如果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素养相脱节,那就真成了纯粹的演艺。我们是文明古国,我们是礼仪之邦,这曾经是我们引以为豪的话语,今天,当我们的文化以新的姿态走出去的时候,我们自身的仪表也同样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我们自己就承载着文明, 别让我们的文化蒙羞!无论走到哪里,这都应该牢记于心。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