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1万立方米!7月30日的北京市区用水量出现在市自来水集团供水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时,引来一片惊呼。好在今年北京市区日供水能力极限,比去年提升了18万立方米,达到318万立方米,但294.1万立方米不仅刷新了北京供水百年纪录,更是再次发出了水资源紧缺的警报。(《新京报》8月21日)
据悉,目前北京年均用水总量达36亿立方米,而年均水资源总量仅有21亿立方米,缺口达15亿立方米。北京的年均水资源量平摊到每个人身上,已不足100立方米。这种水资源状况,甚至不如以干旱著称的中东、北非等地区。有业内人士称,天然来水急剧减少是造成当前北京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水文自然变异等也是影响因素。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膨胀、水的消耗量成倍增长,这些都是导致城市缺水的重要原因。目前,城市补充水资源的渠道,无非还是仰仗“老天爷”恩赐,靠下雨来获得天然水资源的丰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很少将水资源的多寡、优劣纳入城市建设的评估体系,缺少对水资源短缺的预研预判。
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一门心思把城市造大,这种发展理念值得商榷。缺水之城不能总仰仗老天爷恩赐,还是要以水资源的多寡和状态,来衡量城市的定位和建设的规模,不能盲目追求“无穷大”的城市效果,不能让城市建筑和人口过于密集,从而加剧水资源的消耗。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在水资源问题上,要有忧患意识,要让城市始终保持水资源的合理循环,让水资源的拥有量与城市规模尽可能匹配,以实现城市的最佳生态。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