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们早点告诉我感染了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导致艾滋病),我就不会另交新欢,更不会发生高危性行为,如果我朋友被我传染,我们一定要找东莞疾控中心讨说法。”本月5日,男同小泽(化名)向羊城晚报投诉称,因为工作人员将手机号码填错,迟迟未告知他患病的消息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昨日,东莞疾控中心发来通报称,对于因工作上的失误而导致小泽初筛阳性结果告知延误,“我们表示深深歉意”。(8月7日《羊城晚报》)
在传统的主流观念里,同性恋者属于“边缘人群”。不仅在道德上得不到承认,在重点疾病的防治上,也多少被“边缘化”。如果同性恋人群也能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地接受体检,或者,同性恋人群的艾滋病检查能够受到足够重视,还能造成这起体检乌龙事件吗?因此,体检结果闹乌龙的最根本原因是:主流观念之外的“边缘人群”,其在疾病防治上也被“边缘化对待”了。
如果新闻当事人感染艾滋病的事实能够被及时通知到,新闻当事人可能就不会将疾病传播给朋友,同时,如果能及早发现,早日介入治疗,对于其病情缓解、控制也有很大帮助。因此,疾控中心的失误绝不是一句“我们表示深深歉意”就能解决的。作为官方机构,疾控中心应该对自己行为负责,更应该从这一事件中引以为戒:对于社会传统观念中的“边缘人群”,官方机构不可“边缘化对待”,应该对他们的生命健康充分负起责任。更进一步,应该本着社会共同防控疾病的观念,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公民个体。
除了疾控中心及时矫正错误外,最值得思考的是:如何避免边缘人群被“边缘化对待”?
一方面,在疾病防治工作中,要本着科学、尽职,全方位、无死角的理念,对每一个个体保持足够的重视。一些个体因为特殊的个人经历,从而成为艾滋病等疾病的高发人群,这本来就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社会传统观念可能对这些人存在着歧视,但疾控中心这样的官方机构,应该秉持专业化思想,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主动参与到疾病防治链条中的个体。否则,不仅与政府部门的公益性不符,也于疾病的社会性防止无益。须知,每一个社会化的个体,都是疾病防治链条中的一环,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影响到一个大环境。
另一方面,对于特殊人群的疾病防治,应该给予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毕竟,这些人大多在道德和物质条件上更弱势,更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从新闻中可以看到:新闻当事人每次体检都是在一些私人会所里进行,可谓隐秘。而在这个隐秘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给予了多少平台支持,还有待确认。后退一步,如果政府部门能够给予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程序漏洞也不会如此大,以至于体检结果的通知马虎随意危害到当事人。
在疾病防控面前,每一个公民都是平等的个体,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是疾病防控的重要环节。政府职责部门应该平等重视每一个个体,不管从意识上还是实际操作中。当务之急是:应该对于特殊人群的疾病防治工作给予足够重视,万不能对这些人“边缘化对待”。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