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下海”有多少竞争优势

2013年07月11日 10:29   来源:荆楚网   郭兵兵

  近日,安徽省人社厅出台《关于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包括“提出离岗创业申请的人员,经单位审核同意、主管部门批准,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可以在3年内保留其人事关系;期间要求返回原单位的,按原职级待遇安排工作”等多项对于公务员下海的鼓励措施。(7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本应该是出台切实有效的措施,打击腐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次序。可是安徽省人社厅出台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却包含了公职人员“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的内容。这让人搞不懂,从事行政工作多年,平时做的事情就是弄点资料、搞两次活动、开两次会......的公务员下海能有什么竞争优势?能够给经济社会建设带来多少生产力?能够给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多少优质资源?

  春天的故事在神州大地唱响的时候,有过一次公务员大面积的“下海朝”,那个时候百废待兴,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编制内人员的“下海”,有助于激活人力资源,推动市场经济的建设。而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面对“中等收入陷阱”,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已经不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需要更加关注环境保护,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支持富有创新能力的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消化吸收过剩的产能,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优化,行政体制的改革创新,等等。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哪一个方面看得出跟公务员“下海”有关系。

  我们不妨发挥一下想象力。可能在现在的干部队伍里,有那么一批知识结构老化、工作热情不高、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公共服务工作的处于“休眠”状态的党政干部,这些人留在体制内,只能是等着退休那一天,倒不如让他们“下海”去闯一闯,即能解决体制内人浮于事、臃员过多的问题,有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市场活力。

  公务员“下海”也的确有一定的优势。有的党政干部,从事行政工作多年积累了不少人脉关系。如果在编制上没有后顾之忧,能够“下海”闯一闯,不失为一种有益于社会的尝试。从打破铁饭碗的角度看来,仅仅有“停薪留职”政策,远远不够。还需要有“提前退休”计划、社会保障体系的并轨、加强法治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突破编制的限制,让公务员这份工作不再是“铁饭碗”,假设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体制内外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