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管频陷被动,警惕猫鼠力量反转

2013年06月21日 08:34   来源:羊城晚报   何龙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姚建明前天在参加一档电视节目时,感叹违法行为的隐蔽性,令其无可奈何。

  对食肆中消毒设施形同虚设,“美博城”里热销假冒减肥产品,大米镉含量超标处理不透明等连珠炮式问题,姚建明局长大有无力招架之势,给记者留下了来去匆匆不敢久留的印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在记者面前的尴尬被动,反映了监督管理工作上的尴尬被动。多年来,无论是食品、药品还是用品,假冒伪劣产品都澎湃而来,令人无法躲避。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有很多都是经由媒体曝光才引起各方瞩目的,而监管部门就像消防员,哪里有火警就往哪里跑,却很少见到他们能事前发现、及时制止和主动处理。

  监督管理陷入如此的被动窘境,姚建明的解释是,执法时工作人员要穿制服,现场执法要出示行政执法证,有些个人或者企业会把违法的东西藏起来,执法人员到现场发现不了违法情况。

  这样的解释如果成立,那么警察也很难抓到罪犯,因为按照这一逻辑,警察办案也要穿制服,也要出示证件,罪犯的躲藏脱身比身边有许多产品的商人将更为容易。但警察可以便衣侦察,监管人员又不是去参加隆重仪式,为什么非要正装出现?

  在遍地假冒伪劣的当下,发现它们已经不完全是一种技术活,而还是一种“意识活”——只要你有查处的意识,随手就抓到一大把也不奇怪。

  在实体商店,许多假冒伪劣商品已经不再鬼鬼祟祟了,你查,或者不查,它就在那里,不躲不避。只要带上相关检测设备,或者把要查验的商品买回来检测,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斩获。前些年,纯粹的个人打假者王海都能收获那么辉煌的打假成就,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专业的检查监督机构,为什么还比不上王海?在许多地方,为何消费者进去会上当受骗,执法人员进去就“天下无贼”了?

  在网络商店,发现假冒伪劣商品的难度不会比实体商店高。监管者无需实地查证,穿上再显眼的制服他们也看不见。你只要把那些标有“正品”、“原装”和吹得天花乱坠的东西买来检测,就一定会成绩斐然。网店里的假冒伪劣商品同样可以用“海量”来形容,而且每家网店、每种商品都有品牌、产家、成分、功能、价格等等的详细描述,这些都是现成的证据。可是工商部门在哪里?质监食监部门又在哪里?在网购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迄今似乎还没有见到来自政府管理部门的“网购保镖”。

  现在,消费者在前面受骗上当,媒体在前头冲锋陷阵,而监管却总在后面亦步亦趋,这样现实景况,已成为长演不衰的连续剧。有时候,监管的步履是如此的蹒跚,等到他们循迹而来时,作案者早已毁物灭迹了。羊城晚报近日在报道“惠阳私宰点黑臭塘水灌注牛肉”的过程中,就苦等两个钟,才等到姗姗来迟的惠州市惠阳区执法人员,这时,注水肉私宰点早已人去楼空……

  打假与造假、监管与被监管者实际上是一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可是如今的猫已经养得白白胖胖,失去捉老鼠的饥饿动力了;在某些时候,老鼠还向猫供奉食物以换取不捉的默契,进而成为猫的“衣食父母”,并以掌握猫的把柄为要挟,完成猫鼠的角色调换。随着老鼠的势力壮大,力量对比出现反转,这时,老鼠过街,就不再是人人喊打,而是人人难打了……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