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后台”,对谁都没好处

2013年05月31日 08:10   来源:齐鲁晚报   评论员 娄士强

  一旦卷进特权的漩涡,没有人是永远的赢家。只有改变特权滋生的环境,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才有可能把人们从特权中“解救”出来。

  近日,河南省济源市民毕娇驾车擦碰一小学生,引发行人不满、围观、砸车。随后,网上传出毕娇在争执中声称自己“钱多后台硬”,引发舆论轩然大波。28日,记者采访争执双方当事人及一些目击者,他们均表示未曾说过、听到过“钱多后台硬”这样的话。

  回头再看这件事,原本只是一件小的纠纷,一句误传的“钱多后台硬”,就点燃了旁观者的怒火。可见“后台”二字,能带来怎样的破坏力。这里面体现的是公众对权力滥用的反感,背后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实,“后台”所代表的特权,有很现实的生长土壤。

  从济源警方发布的信息,以及记者的调查报道来看,市民毕娇确实没有“后台”。人们之所以相信“后台”一说,多半是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在生活中,权钱交易、依权欺人等权力滥用的现象层出不穷,在遇到纠纷时,不受制约的权力还成了谋私利的工具。前不久,广西柳州的一位城市照明管理处员工,因为不满交警的处罚,就把信号灯的电给停了。这种遭到滥用的权力,往往被少数人掌控。多数人因为吃亏,很自然地会生出对特权的怨愤。网民对毕娇进行人肉搜索,把她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并不是与她个人有什么深仇大恨,无非是用这种极端的形式,表达长期积累的对特权的不满。

  尽管人们都在指责特权者,但遇到合适的机会时,首先想到的通常都是“求助于”特权。人们对少数人滥用权力的不满,确实表达了对公平正义的呼唤,但其中也有对特权拥有者的嫉妒,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人都在批评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自己家人生病了,也要托人去找专家;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就挖空心思走后门、托关系……在济源事件中,路人敢于不顾法律的尊严,一哄而上地砸车,无非就是依仗“法不责众”这项“特权”。随着人们所处角色的变化,特权也并非固定不变,在这件事上你是受益者,在另外一件事上就可能被特权欺负。有特权的存在,就意味着明规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生活在潜规则之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当然,单纯的批判起不到什么作用,铲除特权思想的土壤,才有可能改变现状。公权力没有了约束,才会变成少数人的私器。要想从根源上斩断特权,就要让权力的运行公开透明,权力的使用要接受监督。这样,无论多硬的“后台”,都没法成为威吓他人的工具了。试想一下,如果权力都受到有效约束,即便毕娇是当地某领导的亲属,即便她亮出后台,也不会引起多大的反响了。既然没有用处,在遇到纠纷时,也就不会有人拿后台当幌子,而是规规矩矩地按法律办事了。

  从现有的报道来看,济源这件事不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给毕娇个人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看来,一旦卷进特权的漩涡,没有人是永远的赢家。只有改变特权滋生的环境,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才有可能把人们从特权中“解救”出来。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