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弱复苏格局。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经济下滑的主要风险集中在投资方面。稳增长需要“稳投资”,但必须避免重蹈投资加剧产能过剩和恶化经济结构的覆辙。这亟需加快推动各方面改革释放政策红利。
首先,1-2月“三驾马车”的统计数据显示稳增长困难在加大。就出口而言,我国出口的对象有相当一部分是新兴经济体,而人民币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普遍处于升值状态,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也大幅升值,因此出口延续前两个月的快速增长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从进口看,2月进口同比下降15.2%,创13个月新低,印证当前国内需求偏弱、经济弱复苏的状况。
从消费看,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3%,较去年12月和四季度分别回落2.9和2.6个百分点。消费增速放缓对经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实现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投资。考虑到调控从紧对房地产投资可能产生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反弹的空间不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目前面临调控从严的态势。
其次,3月PMI数据进一步佐证了当前总需求羸弱的状态。3月PMI经季节调整后,需求(订单)、生产、产成品库存、原料购进价格趋势均呈下行趋势,原材料库存在3月也开始拐头下行,这显示市场期待的量价齐升的主动补库存阶段并未到来。此外,3月PPI可能再现反复,市场人士预期3月PPI同比跌幅将扩大。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出现新动荡,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且国内需求复苏速度不及预期,短期内PPI面临输入性紧缩与弱需求的双重压力。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稳投资”可以加快基建投资力度。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在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基建投资仍可维持高位。例如,伴随城镇化建设的展开,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城市市政工程、铁路等项目均存在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为避免盲目投资挤占资源并造成新一轮产能过剩,可以加大一些新兴产业投资力度。
例如,与城市智能和智慧城市相关的智慧城市建设、智能交通和智能建筑、安防、医疗和金融信息化,与城市交通和规划建设相关的公用事业管网和管道建设制造、园林装饰,公交和节能环保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环保产业。废物利用处理、消费类和设备制造行业也可以加大投资力度。
同时应看到,改革才是释放长期增长潜力的最大政策红利。当前推动改革,一是应尽快扩大民营经济投资领域。要支持民营资本投资公路、水运、港口、轨道交通等项目;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水利工程建设、能源电力、电信等领域的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和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制重组等。
二是应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差距,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并以此提振消费。
三是应加快投融资体系改革,通过更市场化的融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回报率,并对资产质量形成有效制约。应推动债市发展,通过市场化且约束机制较强的债务融资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