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售票换不来景区跨越式发展

2013年03月28日 06:59   来源:红网   禹海君

  今年正好进入旅游景区票价3年一调整的“解禁期”,随着旅游旺季的临近,景区门票价格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多地景区并未直接提价,而是通过“一票制”的方式将门票“打包”销售。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做法有变相涨价之嫌。对于游客来说,失去的是选择的权利,增加的是游览的成本。(3月27日中国新闻网)

  景区票价调整无疑产生了一个连锁效应:继凤凰古城将所有景点“打包”收费后,山东济南也将趵突泉、大明湖等“三泉一河一湖四园区”整合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贵州梵净山景区也宣布将实行“一票制”……似乎,在一些景区管理者看来,以这样一种整合的方式,将可以带动所有景点的发展,形成一种整体效应。

  当然,乍看之下,如此做法为游客提供了方便:一次性购票省却了诸多麻烦。但仔细琢磨就不难发现,把景点门票“打包”统一销售,多少有点强买强卖的嫌疑。试问,这些景点有多少是游客愿意掏钱的景点?凭什么剥夺游客的选择权?事实上,很多景区内的小景点纯属“坑爹”,其中不少都是“人造景观”,游玩价值不大。

  固然,将门票“打包”销售的方式,可以为景区带来一时的门票收入增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必然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赢得良好的口碑,更换不来跨越式的发展。这是因为,当游客失去了选择的权利,不仅增加了游览的成本,而且给其心里添堵,势必会对景区失去兴趣,更加可能的结果是,导致旅游消费信心的大跌,

  道理很简单,旅游本就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游客到景区的目的就是图一个开心。可是,在门票畸高、选择权利匮乏之下,享受的只是景区的无情盘剥,又哪来的开心?正如有论者指出,公共旅游不光要算“经济账”,也该算算“精神账”以及“公共满意度的账”。当门票强行“打包”销售,哪里还有精神价值可言,公共满意度也早被抛诸脑后。

  其实,在摆脱门票经济,逐步降低景区门票价格已成共识的当下,一些景区又何苦逆潮流而行,继续坚守着“门票依赖”那套落后的经营模式?殊不知,摒弃“门票依赖”,将景区经营管理真正转型升级,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驻足,通过拓宽盈利渠道和改进方式,激发游客消费热情,才是实现共赢的捷径。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