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剑:何时不再“抱着金饭碗讨饭”?

2013年03月15日 07:1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周 剑

  3月13日,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做客中国经济网,共同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借助文化资源“突围”,走出一条科学发展新路。

  发扬光大文化优势

  “甘肃是全国历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么多的文化资源不利用起来,就等于是‘抱着金饭碗讨饭吃’。”连辑代表说,今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我们应当把甘肃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发扬光大,并转化成我们独具特色的发展优势,从文化方面‘突围’,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连辑说,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近年来,甘肃一直致力于搭建3大战略平台:一是经济战略平台,也就是兰州新区;二是文化战略平台,也就是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三是正在争取过程中的生态建设综合实验区战略平台。

  让文化异军突起

  “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文化也能实现率先发展。”连辑说,“我们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其目的就是在于探索一条落后地区文化突围的新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扬,寻找经济发展新的战略支撑点、突破口和经济增长点。从更高层次上讲,我们还将探索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路子。”

  这一目标将如何实现呢?

  全国人大代表、天水市委书记马世忠表示,天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伏羲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均很丰富。基于这一优势,天水市确定了“三结合”的发展方针,即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把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把转型发展与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制定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临夏回族自治州委书记周强表示,临夏具有“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就是临夏最大的文化优势。基于此,临夏确定了打响民俗文化、宗教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三大品牌的发展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期,以文化旅游和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比达到55%。“作为欠发达地区,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强州富民的目标。”

  人才培养是关键

  甘肃的文化工作基础较好。众所周知的《读者》杂志、精品剧目《丝路花语》以及一批作家和文化成果都出自甘肃。目前,世界销量第三、亚洲第一的《读者》杂志上市在即,这是甘肃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成果。文化企业如何改革才能激发出创新活力?

  连辑认为,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核心就是“行政断奶”,即去行政化,断绝思想上的依赖情绪;法人治理结构上,要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完整要求;经营管理模式与操作流程要听市场的指令;分配制度上要奖罚分明,让企业潜在的文化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挥,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不断改革和创新,因为没有好的构思、创意,没有好的精神产品就没有出路。

  文化产业是创意型、智力型的产业,人才是第一要素,甘肃将如何建设文化人才队伍?

  代表们纷纷介绍了各地的做法:通过创新管理办法,实现对文化人才的分层次建设,比如实施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核心团队、复合型管理人才计划等,吸引人才回流。同时,与高校系统合作,从源头上培养人才。目前,甘肃40多所高校大都开设了文化相关的专业,未来还将专门建设文化类型的大学。

  “总之,我们想方设法用政策留人,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连辑总结道。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