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慧:发展目标背后的清醒与理性

2013年03月14日 07:1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使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目前,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这是尊重经济规律的客观判断。而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压力、动力和机遇——

  北京时间3月8日晚,全球市场最为敏感的月度经济指标——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发布。2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环比增长23.6万人,大大超出预期的16.0万人,且失业率显著下滑,降至7.7%,创2008年12月以来新低。如此强劲的利好数据,令投资者看好美国经济前景,道琼斯指数当天创下收盘新高,美元指数大幅上涨。

  中国海关总署8日发布的最新外贸数据也显示,2月份外贸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出口经理人指数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出口预期趋于乐观。

  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扭转了连续7个季度的下行局面。外贸的“开门红”,以及世界主要经济体指标出现的积极变化,增强了我国经济增速走出下行区间的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左右。与去年提出的增长目标7.5%相比,多了一个“左右”。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这是尊重经济规律的客观判断。我国经济发展的确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增速存在下行压力。

  从国内来看,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条件发生了变化。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潜在增长率”这一概念。潜在增长率是一个国家在生产要素最优配置情况下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这些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也包括技术、管理、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等。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人数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这是在多年增长后的首次下降。从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结构分析,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分析,都可看到,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现象,是一个发生在实体经济层面上的自然过程。也就是说,我国的潜在增长率在下降,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增长将进入一个较前略低的平台上。

  从国际上看,全球仍处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状态之中,真正走出危机仍需时日,经济低迷成为全球经济新常态。即使美国2月份就业大大好于预期,但失业率还在7.7%的高水平,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的动力不足。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的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由于出口导向型模式经济受挫较大。面对这样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全球化中的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

  此外,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很多地方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刻不容缓。放慢脚步看风景。摒弃唯速度的发展模式,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既是我们主动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必须使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来看,7.5%左右的目标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而放眼全球,7.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依然是相当高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代表委员在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普遍认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压力、动力和机遇。要抓住和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创新为驱动力,以百姓得实惠为目的,以城乡统筹为支撑,以深化改革开放为突破口,把经济运行全面转移到尊重规律、重视质量、提高效益和可持续的轨道上来。沿着这一发展轨道,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被压去水分,更为真实。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