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雾霾中含危险物,解药在哪?

2013年02月18日 09:35   来源:荆楚网   谢伟锋

  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了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认为,最近的强雾霾事件,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事件。(2月17日 《京华时报》)

  在京津冀雾霾天气的专项研究中,专项组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这在某些专家眼里是“最危险的信号”,因为这就是“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而那次灾难夺走800余人的生命。

  其实简化雾霾里面的化学方程式更利于寻常百姓了解,简单的说,就是在北方某些城市的空气里,已经发现大量直接伤害人体的有害物质。从沸沸扬扬的“雾霾有害论”到有真凭实据的含氮有机颗粒物被检出,才短短两月功夫,中国空气又一次响起警报。

  然而要注意的是,从以往历史来看,由于东南季风偏弱,加上天气回暖等影响,华北地区将进入理论上的沙尘暴活跃期。对于这样恶劣天气的接力,老百姓到底有多少胜算的把握?

  有一档科学节目曾剖析PM2.5的危害,由于它颗粒微小,将更容易通过人体的呼吸系统,直达肺泡,从这种角度来说雾霾比沙尘暴更加可怕.而两者如果累加在一起,1+1大于2的模式似乎就有成立的理由,笔者坦言不是环境专家,但是抱着就怕万一的谨慎还是斗胆点出此种可能。

  环境已经开始倒逼国人加快步伐解决“呼吸之痛”,甚至可以说到了分秒必争的地步,我们在发展国民经济的时候,步子迈的太大太快,以至于环境、资源都已经跟不上消耗的速度。然而当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然出鞘的时候,是不是该安静的思考,未来的路何去何从?

  这次环保警钟,将成为多种新兴能源成长的契机,但是奇怪的是很多企业都无心恋战国内市场。例如前段时间我们经常耳闻的光伏企业在美国受到制裁的新闻,这些新兴科技固执的偏好海外市场,以至于别人都不待见了,而对国内大片的空白却无心填补;另外西北地区很多风力资源大量囤积,却面临无输送渠道的窘境。也许这些自相矛盾的能源“冷幽默”,只是某些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的表现。而如今,国家必然会在“美丽中国”框架的建设中,更多考虑是去煤去油,从而摸索适合中国的能源药方。

  但愿这是一场“亡羊补牢”式的补救。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