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代达人最离不开什么,很多人会想到手机。上网、购物、刷微博,有人甚至感叹离开了手机简直就成了“聋子、瞎子、哑子”,“活不下去了”。
然而,媒体报道的一幕经典手机“情景剧”,让很多人自问“手机是什么?”一次家庭聚餐上,年迈的爷爷奶奶想和绕膝儿孙们唠叨几句。但儿孙一人一部手机,有的在QQ聊天,有的在玩游戏,有的通话谈业务,老人不堪忍受,愤然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摔盘离席。这一幕给人带来的,不仅是一种“老人被冷落”的酸楚。
在信息化社会,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譬如中秋节,许多人选择发短信送祝福。“月圆是诗,月色是画,十五明月空中挂。祝福是酒,问候是茶……”可以想象“第一人”发出这则短信时,那种表情达意的欣然。可是你发给我,我发给你,甚或群发,不知转了多少轮之后,这样一条美好的祝福短信,就没了沟通的感觉,反添一种“隔膜”的惆怅。
有时候手机现象可能真的让你很无奈。某地机关一位领导,接待来访群众时不停看手机,一会儿信息,一会儿通话,反映情况的大爷停下来了。“没事,你继续讲。”终于,领导的电话打好了,大爷也讲完了。“领导你看,我这个事怎么办?”“什么事?”领导脱口而出,似乎又觉得不妥。大爷理解,“没事,手机嘛!”于是又重讲一遍。
当然,这样的现象也许不普遍,但有一种现象却很常见。会议开始,上面开讲,下面在干些什么呢?细心人统计了一下,半数在看手机,偶尔也有“来电话了”突然响起,随之是手机主人旁若无人地接听,习惯成自然,至于台上讲了什么,不知道。“手机开会”成了“中国式会议”一道尴尬的风景线。
由此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句网络流传的调侃,已不仅表现在老人和孩子之间,还表现在夫妻、亲朋之间;不仅表现在一个家庭的聚会上,还表现在领导与群众的见面中;不仅表现在开心娱乐的场所,还表现在严肃正式的场合。在拨号点击之间,地球村的距离被拉近到方寸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被疏远到南北两极。
现代人不可能完全放下手机,但我们不能将其作为一种完全的依赖,“需要放一下时放一下”。少一点机械、虚拟、程式,多一点真心、真情、真实,让心与心相约、手与手相握、话与话相通,方有浓浓真情的交汇。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