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机制待完善

2010年05月17日 06:58   来源:人民日报   欧阳洁
    应更多由市场供求力量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

    近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有的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当前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模型和理论很多,不同的方法测算出来的结果往往相去甚远,但究竟哪一种方法更为准确?目前尚无定论。因此,一味坚持人民币汇率低估的说法不能成立。与其猜测人民币汇率应当升值多少,或者均衡汇率在什么水平,不如把重点放在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上。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应当是通过市场的自由交易,由各种供给与需求的力量自动达成一个相对合理的汇率,让汇率的形成机制更为灵活化和市场化。”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到2010年初,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4.6%。其中,2005年至2008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0.7%,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22.5%和25%。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时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窄幅波动,人民币有效汇率先升后跌,到2009年底分别累计升值3.3%和3.4%。

    “2008年底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幅降低,可以说是应对危机时期的特殊政策。”巴曙松说。他认为,人民币不大幅贬值,可以防止传染效应;不大幅升值,能够避免加剧出口困难。应当说,从全球范围看,即使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时期,人民币依然保持了升值的趋势,为维持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中国一直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尽管在特定条件下波动幅度可能有所变化,但是从未放弃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且在不断完善。

    正视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可能面临的挑战

    巴曙松认为,目前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中国也不例外,与此同时,中国还有望开启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而欧洲一些国家的债务危机,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可能面临诸多挑战。巴曙松分析,如果维持现行汇率政策,虽然能稳定出口竞争力,抑制套利资金流入,但会面临诸多不利影响,如影响通胀预期、难以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甚至还有可能刺激美元套利交易。此外,近来美元汇率波动加剧,如果与美元捆绑过紧,导致人民币被动跟随美元大幅波动,也会影响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力,从长远看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同时,汇率波动幅度过低,也会制约国内利率工具的运用,不利于抑制投资过快增长和资产泡沫。

    巴曙松预计,在经济持续回升的大环境下,我国二季度的出口预计会持续大幅上升。在此之前,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已十分强劲,物价上升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转型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有必要重新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

    “但是,如果短期内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必然会影响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因此,选择适当的时机,在适当的范围内,重新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可能是必须要考虑的政策选择。”巴曙松认为,人民币汇率首先要服务中国自身的经济运行需要,同时,也要消除长期形成的“浮动恐惧”,应该释放明确的信号,防止汇率短期内过度大幅波动,促使整个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平稳推进。

    央行最近发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下一阶段要按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