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近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当前,中国在科技前沿领域不断突破,航空航天、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创新高地之一。
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要重点回答如何“投早投小”这一问题。从股权投资的角度看,部分投资机构自身就缺乏长期限、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投资能力相对有限。从银行信贷角度看,作为债权方,信贷资金往往追求确定性,而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具有典型的轻资产、高成长性、高风险特征,创新能力在转化为创新成果的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二者的收益、风险较难匹配。
为了破解上述难题,要强化系统思维,注重协同发展,推动各方力量“攥指成拳”,有效形成合力。科技部等7部门近期联合发布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发行等政策工具,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股权投资机构是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要进一步提升其服务能力与意愿。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较难获得债务融资,股权投资是其重要资金来源。一方面,提升服务能力。随着债券市场建立“科技板”,股权投资机构将有更多机会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将所募集的资金投向科技型企业。接下来,要尽快推动“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这一政策要求落地见效,让国有创业投资的耐心更足、定力更好。另一方面,提升服务意愿。股东投资企业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投资收益,如果该股东不打算长期持有企业股权,那就必然涉及一个问题:投资资产增值后,股东如何转让、退出?接下来,我国将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进一步畅通股权投资机构的退出渠道,提升其服务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