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升值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2025-07-03 07:0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欧元汇率今年以来屡创新高,引发市场广泛关注。6月27日,欧元兑美元盘中升破1.17,较年初上涨超13%,接近2021年的高点。从名义有效汇率来看,欧元对一篮子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更大,几乎回到了2014年之前的水平。如果欧元继续保持强劲的升值趋势,将意味着国际外汇市场结构性调整来临,反映的是全球货币政策、经常账户、地缘结构与全球资金再配置的深层变化。

为什么欧元会在欧元区经济形势并未发生根本性好转的情况下率先走强?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欧洲央行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分化走势或加剧,为欧元升值提供了关键基础。过去两年,考虑通胀压力,美国在全球率先大幅加息,但2025年以来,市场对美国经济“软着陆”的信心正在动摇。美国总统与美联储针尖对麦芒,屡次就何时降息问题公开争执。更有甚者,市场传闻白宫可能会干预美联储人事任命,美国货币政策的公信力受到挑战。与此同时,欧洲央行一年内8次降息,但节奏更为温和,且始终强调汇率的稳定对通胀治理的重要性。这种“被动鹰派”立场,反而吸引大量国际游资流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6月议息会议后指出,仍需持续警惕欧元区的通胀,汇率稳定将是不可忽视的政策考虑。

二是欧元区的外部账户情况大为好转,能源价格大幅回落是关键变量。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TTF)从2022年每兆瓦时300多欧元的高位下跌至当前每兆瓦时不到40欧元,进口成本下降使得欧元区经常账户在2024年就实现扭负为正,今年有望继续改善。此外,根据欧洲统计局数据,今年前4个月,欧元区累计实现71亿欧元货物贸易顺差,为近5年来最佳表现。德国和荷兰对亚洲市场的出口正在稳步回升,特别是与清洁能源设备相关的产品出口出现两位数增长。市场分析认为,随着全球制造业逐步恢复,欧元区出口增长趋势有望延续。

三是国际资金回流欧洲,正在重新塑造欧元资产的定价逻辑。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公共投资者报告》显示,超过16%的中央银行计划在未来2年增持欧元储备资产,是5年来最高比例。与此同时,美元是唯一呈现净减持意向的主要储备货币。法国巴黎银行的研究报告认为,世界各国主权财富基金对欧元债券的再配置兴趣在增强,尤其是与绿色转型相关的发行品种。欧元区主权债券开始获得“安全港”地位。这一转向的背后原因是,全球投资者对美国金融政策独立性和地缘政治稳定性产生质疑,同时也比较认可欧元区财政共识与绿色投资潜力。

欧元强劲回升,一方面会给出口导向型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为汇率升值将侵蚀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如德国机械制造、法国农产品以及意大利奢侈品行业都将面临压力;另一方面欧元升值可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降低原材料进口价格,而居民购买力回升也将刺激内需,推动欧元区经济恢复增长。

当然,欧元升值的全球溢出效应也值得关注。欧元升值过快的话,可能会引发亚洲出口国家货币的竞争性贬值,从而加剧区域内金融波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份研究警告称,如果世界主要货币持续呈现单边升值态势,全球贸易体系的脆弱性可能被放大。

从目前来看,欧元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欧元区经济基本面决定着欧元是否“长牛”。欧元若想真正成为美元之外的全球锚货币,关键是欧盟在财政、产业与金融市场等层面完成一体化升级。升值只是结果,制度才是根本。未来欧元上升空间究竟有多大,还要看欧盟内部改革能走多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翁东辉)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欧元升值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2025年07月03日 07:0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欧元汇率今年以来屡创新高,引发市场广泛关注。6月27日,欧元兑美元盘中升破1.17,较年初上涨超13%,接近2021年的高点。从名义有效汇率来看,欧元对一篮子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更大,几乎回到了2014年之前的水平。如果欧元继续保持强劲的升值趋势,将意味着国际外汇市场结构性调整来临,反映的是全球货币政策、经常账户、地缘结构与全球资金再配置的深层变化。

为什么欧元会在欧元区经济形势并未发生根本性好转的情况下率先走强?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欧洲央行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分化走势或加剧,为欧元升值提供了关键基础。过去两年,考虑通胀压力,美国在全球率先大幅加息,但2025年以来,市场对美国经济“软着陆”的信心正在动摇。美国总统与美联储针尖对麦芒,屡次就何时降息问题公开争执。更有甚者,市场传闻白宫可能会干预美联储人事任命,美国货币政策的公信力受到挑战。与此同时,欧洲央行一年内8次降息,但节奏更为温和,且始终强调汇率的稳定对通胀治理的重要性。这种“被动鹰派”立场,反而吸引大量国际游资流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6月议息会议后指出,仍需持续警惕欧元区的通胀,汇率稳定将是不可忽视的政策考虑。

二是欧元区的外部账户情况大为好转,能源价格大幅回落是关键变量。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TTF)从2022年每兆瓦时300多欧元的高位下跌至当前每兆瓦时不到40欧元,进口成本下降使得欧元区经常账户在2024年就实现扭负为正,今年有望继续改善。此外,根据欧洲统计局数据,今年前4个月,欧元区累计实现71亿欧元货物贸易顺差,为近5年来最佳表现。德国和荷兰对亚洲市场的出口正在稳步回升,特别是与清洁能源设备相关的产品出口出现两位数增长。市场分析认为,随着全球制造业逐步恢复,欧元区出口增长趋势有望延续。

三是国际资金回流欧洲,正在重新塑造欧元资产的定价逻辑。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公共投资者报告》显示,超过16%的中央银行计划在未来2年增持欧元储备资产,是5年来最高比例。与此同时,美元是唯一呈现净减持意向的主要储备货币。法国巴黎银行的研究报告认为,世界各国主权财富基金对欧元债券的再配置兴趣在增强,尤其是与绿色转型相关的发行品种。欧元区主权债券开始获得“安全港”地位。这一转向的背后原因是,全球投资者对美国金融政策独立性和地缘政治稳定性产生质疑,同时也比较认可欧元区财政共识与绿色投资潜力。

欧元强劲回升,一方面会给出口导向型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为汇率升值将侵蚀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如德国机械制造、法国农产品以及意大利奢侈品行业都将面临压力;另一方面欧元升值可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降低原材料进口价格,而居民购买力回升也将刺激内需,推动欧元区经济恢复增长。

当然,欧元升值的全球溢出效应也值得关注。欧元升值过快的话,可能会引发亚洲出口国家货币的竞争性贬值,从而加剧区域内金融波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份研究警告称,如果世界主要货币持续呈现单边升值态势,全球贸易体系的脆弱性可能被放大。

从目前来看,欧元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欧元区经济基本面决定着欧元是否“长牛”。欧元若想真正成为美元之外的全球锚货币,关键是欧盟在财政、产业与金融市场等层面完成一体化升级。升值只是结果,制度才是根本。未来欧元上升空间究竟有多大,还要看欧盟内部改革能走多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翁东辉)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