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30日,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以292.31亿元总票房圆满收官,同比增长22.91%,观影人次达6.41亿,创下2020年以来同期最佳成绩,稳居中国影史上半年票房榜第三位,仅次于2018年和2019年。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高达91.2%的国产影片贡献率,彰显了本土创作力量的强势崛起。其中,春节档现象级作品《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全球159亿元的票房跻身影史前五,突破113项记录。
应该说,2025年上半年的电影类型堪称丰富多元。《水饺皇后》主打女性创业主题,《大风杀》聚焦中国版西部悬疑剧情。此外,进口影片宫崎骏的《幽灵公主》4K修复版引发代际共鸣,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虽属小众艺术形式,在华票房却超四千万元,成为其海外最大市场,这呈现了中国观众的多元性。可以说,这种本土与全球并肩竞争的内容样态,使中国成为世界电影多样性的活跃试验场。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与文化的双重深耕正在重塑中国电影的创作生态。事实上,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进程,始终伴随着对“技术自主权”的追求。就技术而言,AI剧本评估效率急剧提升,虚拟拍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青岛、厦门等新兴影视基地则以迭代更新的技术优势形成对传统制片资源的分流趋势。就创作来说,注重发掘传统文化的《射雕英雄传》取景内蒙古,带动当地游客激增;《唐探1900》实景拍摄地也成功转型文旅地标,激发影视衍生品市场规模……当技术赋能遇见文化自觉,中国电影工业有望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