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可以“漂”,人不可“飘”

2025-06-27 07:00 来源:扬子晚报

6月21日,新疆赛里木湖畔,一辆越野车在游客“不能漂”的声声劝阻中,卷起漫天尘土,疯狂漂移了40分钟。车辙如刀,狠狠刻进了生态敏感区的脆弱肌体。景区警示牌上“禁止碾压草地”的规则被无情碾压,而自然修复的代价却要一年漫长时光。

此事并非孤例。在生态保护核心区,总有“为所欲为”者将规则视若无物。所谓“自由驰骋”,不过是以公共自然财富为代价换取私人快感的自私表达。当车轮在禁地撒野,碾碎的岂止是青草?警示牌上的“禁止”二字,在漠视者眼中竟成了虚无的空气;游客的劝阻声浪,只被当作耳边一阵无足轻重的风——这狂妄的“飘飘然”,正是对规则敬畏的崩解。

所幸,景区执法部门已作出相应处罚,车主也公开致歉。然而,处罚与道歉只是底线挽回,远非生态保护的上乘之策。事前预防的千钧之重,远胜事后惩戒的亡羊补牢。规则意识若只靠事后追惩唤醒,那么生态修复的代价便永远在“破坏~补救”的轮回中加倍支付。

车轮扬尘时,被碾碎的不仅是草叶——更有那份对自然生命应有的虔敬。在赛里木湖的碧波之畔,每一根被车轮碾过的小草都在发出沉默控诉:车轮可以漂移,但人心万不可“飘”离对规则的敬畏与对万物的珍视。唯有人人心中常存“不能漂”的戒律,我们才能与这山川大地,共续一场不被打扰的久远约定。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车轮可以“漂”,人不可“飘”

2025年06月27日 07:00   来源:扬子晚报   张叶 殷小平

6月21日,新疆赛里木湖畔,一辆越野车在游客“不能漂”的声声劝阻中,卷起漫天尘土,疯狂漂移了40分钟。车辙如刀,狠狠刻进了生态敏感区的脆弱肌体。景区警示牌上“禁止碾压草地”的规则被无情碾压,而自然修复的代价却要一年漫长时光。

此事并非孤例。在生态保护核心区,总有“为所欲为”者将规则视若无物。所谓“自由驰骋”,不过是以公共自然财富为代价换取私人快感的自私表达。当车轮在禁地撒野,碾碎的岂止是青草?警示牌上的“禁止”二字,在漠视者眼中竟成了虚无的空气;游客的劝阻声浪,只被当作耳边一阵无足轻重的风——这狂妄的“飘飘然”,正是对规则敬畏的崩解。

所幸,景区执法部门已作出相应处罚,车主也公开致歉。然而,处罚与道歉只是底线挽回,远非生态保护的上乘之策。事前预防的千钧之重,远胜事后惩戒的亡羊补牢。规则意识若只靠事后追惩唤醒,那么生态修复的代价便永远在“破坏~补救”的轮回中加倍支付。

车轮扬尘时,被碾碎的不仅是草叶——更有那份对自然生命应有的虔敬。在赛里木湖的碧波之畔,每一根被车轮碾过的小草都在发出沉默控诉:车轮可以漂移,但人心万不可“飘”离对规则的敬畏与对万物的珍视。唯有人人心中常存“不能漂”的戒律,我们才能与这山川大地,共续一场不被打扰的久远约定。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