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新闻中心了解到,全国首个“宠物”本科专业今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设立,目前正在招生中。招生专业方向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学制为4年,毕业生将被授予“农学学士学位”。这一新兴专业聚焦猫、狗、马等动物,毕业生可能会进入相关的宠物企业工作。(6月21日 封面新闻)
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正面临深刻变革,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宠物”本科专业的设立,可以看作因应这一变革的具体举措。
这一专业的设立,是高等教育主动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精准“把脉”。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发文支持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入家政行业,再到全国首个“宠物”本科专业横空出世,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高等院校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主动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人才需求变化,是引导人才流向国家和社会急需领域的积极举措。
更深层次看,中国农业大学设立“宠物”本科专业,其意义远不止于为社会培养养宠技能人才,更在于矫正了大众就业观、生活观的航向。目前,人们对殡葬行业“不吉利”、家政行业就是“伺候人”、宠物行业即“不务正业”等服务职业的歧视和偏见仍普遍存在。这些职业偏见的存在,本质上是社会职业认知滞后于产业升级的表现。该专业的设立,不仅提升了宠物行业的专业门槛,更重塑了公众对该行业的固有认知,是对世俗“重学历轻技能”职业“鄙视链”的一次有力冲击。长远看来,宠物行业服务的专业性和社会认可度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