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通的发展梦想让合作跑出“加速度”

2025-06-18 07:36 来源:北京日报

周边乃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展现出的一种相互尊重、可持续发展和互利共赢的模式,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典范。一系列可触可感的成果生动彰显中国同中亚国家政治互信的高度、睦邻友好的深度、务实合作的广度,以及孕育未来的潜力。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如期而至,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领导人再次齐聚一堂,共叙传统友谊,共商合作大计,共谋未来发展。观察人士指出,本次峰会有望开启区域合作“黄金时代”。

志同道合,山海不远。五年前,中方倡导成立中国—中亚机制;三年前,各方提议将中国—中亚机制升格为元首层级;两年前,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行……从无到有、日渐紧密,这一地区多边协作新模式焕发勃勃生机,持续为地区乃至世界注入强大正能量。数据显示,到2024年,中国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中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达到948亿美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覆盖,一系列可触可感的成果生动彰显中国同中亚国家政治互信的高度、睦邻友好的深度、务实合作的广度,以及孕育未来的潜力。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中亚是亚欧大陆的中心,处在联通东西、贯通南北的十字路口;中国是东方古国、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相邻相近的地缘纽带、相携相助的利益纽带、相知相亲的人文纽带,以及千年丝绸之路的深厚历史渊源,赋予彼此共谋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着眼当下,双方互补的资源禀赋、广泛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在投资、贸易、科技等方面存在的共同利益,持续巩固着坚实合作。

如果说现实需求与历史渊源,持续加固着中国—中亚的合作纽带,那么共通的价值认知,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命运共同体的“压舱石”。中国俗语有言“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乌兹别克斯坦有谚云“百万买宅,千万买邻”。中亚国家普遍坚持:周边乃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这样的信念绝不会为外界噪音逆流所扰。尽管当下地缘政治博弈日趋激烈,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给国际社会带来普遍冲击和挑战,但中国—中亚合作非但未曾放慢脚步,反而持续提质升级,走深走实。曾有中亚民众面对媒体采访时坦率表达,中国“可信任、能共赢”。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展现出的一种相互尊重、可持续发展和互利共赢的模式,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典范。

有专家感慨,中国与中亚的交往实践,“是中国对外政策很多概念与构想酝酿、生成、实践、发展和升华并应用到其他区域的先行先试的试验田”。透过中国—中亚的合作实践,中国的大国形象,更加可观可感。其一,平等待人。由于自身的历史遭遇,中国始终坚持“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无论实力大小、距离远近,我们真诚尊重每一个国家,维护彼此正当权益和战略利益。其二,行胜于言。日夜兼程的中欧班列、触手可及的多样好物、横跨天山的中吉乌铁路……千家万户的真切获得感,让国家间的互利合作真实又温暖。其三,大国担当。我们欢迎每一位朋友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无论是惠及大众的公共产品公共设施,还是当地工业化、现代化行进关键阶段所需的技术人才,中国均愿意尽一臂之力。

“历史总在不断前进……我们今天所作的每一个抉择、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将决定世界的未来。”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之下,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地球村成员之间守望相助、协同向前。一个挺膺担当、为动荡世界注入可贵确定性的中国,注定同行者众。

大漠孤烟,驼铃声声。今天的中国昂扬奋进,亦真诚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在徐徐铺展的合作共赢道路上,相信更多人会明白哈萨克斯坦的那句谚语——有团结的地方,定有幸福相随。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相通的发展梦想让合作跑出“加速度”

2025年06月18日 07:36   来源:北京日报   田闻之

周边乃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展现出的一种相互尊重、可持续发展和互利共赢的模式,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典范。一系列可触可感的成果生动彰显中国同中亚国家政治互信的高度、睦邻友好的深度、务实合作的广度,以及孕育未来的潜力。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如期而至,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领导人再次齐聚一堂,共叙传统友谊,共商合作大计,共谋未来发展。观察人士指出,本次峰会有望开启区域合作“黄金时代”。

志同道合,山海不远。五年前,中方倡导成立中国—中亚机制;三年前,各方提议将中国—中亚机制升格为元首层级;两年前,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行……从无到有、日渐紧密,这一地区多边协作新模式焕发勃勃生机,持续为地区乃至世界注入强大正能量。数据显示,到2024年,中国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中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达到948亿美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覆盖,一系列可触可感的成果生动彰显中国同中亚国家政治互信的高度、睦邻友好的深度、务实合作的广度,以及孕育未来的潜力。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中亚是亚欧大陆的中心,处在联通东西、贯通南北的十字路口;中国是东方古国、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相邻相近的地缘纽带、相携相助的利益纽带、相知相亲的人文纽带,以及千年丝绸之路的深厚历史渊源,赋予彼此共谋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着眼当下,双方互补的资源禀赋、广泛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在投资、贸易、科技等方面存在的共同利益,持续巩固着坚实合作。

如果说现实需求与历史渊源,持续加固着中国—中亚的合作纽带,那么共通的价值认知,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命运共同体的“压舱石”。中国俗语有言“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乌兹别克斯坦有谚云“百万买宅,千万买邻”。中亚国家普遍坚持:周边乃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这样的信念绝不会为外界噪音逆流所扰。尽管当下地缘政治博弈日趋激烈,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给国际社会带来普遍冲击和挑战,但中国—中亚合作非但未曾放慢脚步,反而持续提质升级,走深走实。曾有中亚民众面对媒体采访时坦率表达,中国“可信任、能共赢”。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展现出的一种相互尊重、可持续发展和互利共赢的模式,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典范。

有专家感慨,中国与中亚的交往实践,“是中国对外政策很多概念与构想酝酿、生成、实践、发展和升华并应用到其他区域的先行先试的试验田”。透过中国—中亚的合作实践,中国的大国形象,更加可观可感。其一,平等待人。由于自身的历史遭遇,中国始终坚持“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无论实力大小、距离远近,我们真诚尊重每一个国家,维护彼此正当权益和战略利益。其二,行胜于言。日夜兼程的中欧班列、触手可及的多样好物、横跨天山的中吉乌铁路……千家万户的真切获得感,让国家间的互利合作真实又温暖。其三,大国担当。我们欢迎每一位朋友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无论是惠及大众的公共产品公共设施,还是当地工业化、现代化行进关键阶段所需的技术人才,中国均愿意尽一臂之力。

“历史总在不断前进……我们今天所作的每一个抉择、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将决定世界的未来。”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之下,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地球村成员之间守望相助、协同向前。一个挺膺担当、为动荡世界注入可贵确定性的中国,注定同行者众。

大漠孤烟,驼铃声声。今天的中国昂扬奋进,亦真诚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在徐徐铺展的合作共赢道路上,相信更多人会明白哈萨克斯坦的那句谚语——有团结的地方,定有幸福相随。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