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让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取用

2025-06-06 07:1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旨在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使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使用,形成可查询、可对话、可调用的服务能力,进而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底座,有力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如同电力之于工业时代般不可或缺。算力是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包括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和数据存储力。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各行业对算力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从人工智能领域的大模型训练,到科学计算中对复杂问题的深度模拟;从智能制造里实时数据的精准分析,到远程医疗中对高清影像的快速处理,算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这些行业应用的效能与发展空间。

算力想要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互联互通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算力资源存在分布不均、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有的地区算力资源紧张,有的地区却存在大量闲置;不少城市都在建设或是规划建设智算中心,但这些中心之间存在壁垒,算力资源难以自由流动调用,就像一座座孤岛。算力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导致算力资源无法最大化利用,甚至出现“一边紧缺、一边闲置”的现象,造成新的资源浪费。

形成算力孤岛有多方面原因。有的是技术原因,不同厂商和平台的算力资源接口、协议等存在差异,这就好比如果不同地区的铁路轨道宽度不同,那么列车就无法跨区域通行。此外,大规模计算任务的跨域调度对网络带宽和低时延要求很高,而现实中数据传输的延迟、带宽瓶颈以及网络拥塞等问题,也会导致算力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有的是标准原因,目前我国还缺乏一套完整统一的标准,加上主体多元化、区域分割、基础架构差异、调用接口私有化等问题,算力很难实现互联互通。

实现算力互联互通,首要的是筑牢技术基础。一方面,加强基础软硬件技术攻关,包括减少算力互联时产生的损失或错误,提高多样化算力感知能力,优化各类算力资源管理、协同调用等,从底层技术上为算力互联互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推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改造升级,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扩大带宽容量,有效降低数据传输网络时延,提升网络通行能力。

当务之急,是为算力流通打造一套统一规范的“交通规则”。建立标准体系,是开启算力互联互通大门的钥匙。比如,在标准中明确通信网络互通、算力资源互联、业务调度互通、数据传输流动等关键环节要求,才能保障数据在算力网络中安全、快速流动,助力各类应用更快找到并用好不同类型的算力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再如,业界关注的算力互联市场规则,考虑各方利益,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并为算力交易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促进算力市场长远健康发展。

一个重要前提是让算力在安全的轨道上运行。随着算力网络规模不断扩张,数据在不同节点间高频流动,安全风险也随之剧增。要想打造一张安全的算力网,需完善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体系,构建实时监测与防御系统,抵御网络攻击;强化数据安全保护,规范数据处理流程;建立常态化的安全演练与应急响应机制,及时修复漏洞,应对突发安全事件。

算力互联互通将重塑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全国算力资源的智能调度与共享,将大幅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算力使用成本,解决“买不起、用不好”的困境,为创新注入更多动力。在全球数字化博弈中,若中国率先构建起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的算力互联网,不仅能为前沿技术提供基础支撑,还将带动产业升级,增强全球数字经济竞争话语权,引领数字时代新变革。(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鑫)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让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取用

2025年06月06日 07:1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旨在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使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使用,形成可查询、可对话、可调用的服务能力,进而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底座,有力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如同电力之于工业时代般不可或缺。算力是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包括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和数据存储力。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各行业对算力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从人工智能领域的大模型训练,到科学计算中对复杂问题的深度模拟;从智能制造里实时数据的精准分析,到远程医疗中对高清影像的快速处理,算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这些行业应用的效能与发展空间。

算力想要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互联互通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算力资源存在分布不均、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有的地区算力资源紧张,有的地区却存在大量闲置;不少城市都在建设或是规划建设智算中心,但这些中心之间存在壁垒,算力资源难以自由流动调用,就像一座座孤岛。算力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导致算力资源无法最大化利用,甚至出现“一边紧缺、一边闲置”的现象,造成新的资源浪费。

形成算力孤岛有多方面原因。有的是技术原因,不同厂商和平台的算力资源接口、协议等存在差异,这就好比如果不同地区的铁路轨道宽度不同,那么列车就无法跨区域通行。此外,大规模计算任务的跨域调度对网络带宽和低时延要求很高,而现实中数据传输的延迟、带宽瓶颈以及网络拥塞等问题,也会导致算力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有的是标准原因,目前我国还缺乏一套完整统一的标准,加上主体多元化、区域分割、基础架构差异、调用接口私有化等问题,算力很难实现互联互通。

实现算力互联互通,首要的是筑牢技术基础。一方面,加强基础软硬件技术攻关,包括减少算力互联时产生的损失或错误,提高多样化算力感知能力,优化各类算力资源管理、协同调用等,从底层技术上为算力互联互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推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改造升级,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扩大带宽容量,有效降低数据传输网络时延,提升网络通行能力。

当务之急,是为算力流通打造一套统一规范的“交通规则”。建立标准体系,是开启算力互联互通大门的钥匙。比如,在标准中明确通信网络互通、算力资源互联、业务调度互通、数据传输流动等关键环节要求,才能保障数据在算力网络中安全、快速流动,助力各类应用更快找到并用好不同类型的算力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再如,业界关注的算力互联市场规则,考虑各方利益,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并为算力交易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促进算力市场长远健康发展。

一个重要前提是让算力在安全的轨道上运行。随着算力网络规模不断扩张,数据在不同节点间高频流动,安全风险也随之剧增。要想打造一张安全的算力网,需完善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体系,构建实时监测与防御系统,抵御网络攻击;强化数据安全保护,规范数据处理流程;建立常态化的安全演练与应急响应机制,及时修复漏洞,应对突发安全事件。

算力互联互通将重塑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全国算力资源的智能调度与共享,将大幅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算力使用成本,解决“买不起、用不好”的困境,为创新注入更多动力。在全球数字化博弈中,若中国率先构建起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的算力互联网,不仅能为前沿技术提供基础支撑,还将带动产业升级,增强全球数字经济竞争话语权,引领数字时代新变革。(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鑫)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