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有网友反映,高铁上一男子脱鞋光脚架在座位上。网友多次劝阻未果,工作人员来了该男子就放下脚,工作人员走后,该男子又重新赤脚伸到座位上,网友拍视频曝光这种不文明行为时,双方发生争执。3月24日晚,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发布“D7594次列车旅客不文明乘车”的情况说明,表示目前铁路公安已介入调查。
很显然,这是一条“有味道”的新闻。从网友发布的视频看,新闻中的男子经列车工作人员劝阻后仍我行我素脱鞋跷脚,被网友拍摄曝光后便恼羞成怒抢夺手机,这股野蛮无耻、胡搅蛮缠的劲儿,不仅让周围乘客气不打一处来,也让手机屏幕前的网友怒火中烧。一如之前的一系列不文明事件,此事再次引爆舆论,不仅折射出人们对不文明行为的极端厌恶,也抛出了如何强化规则意识的现实课题。
高铁车厢不是自家客厅,属于公共场所。身处公共空间就该有规则意识、文明意识,这本是再基本不过的常识。但近些年,动车车厢屡成这“痞”那“霸”撒泼耍赖的现场,确诊“不文明综合征”的患者更是频见报端。“座霸”家族余波尚在舆论场回旋,列车上又频现“咆哮姐”“外放哥”“赤脚大仙”的身影……
文明离不开约束,丑行都是惯出来的。这股“不守规则,你奈我何”的丑态背后,并非无知无畏心理在作怪,而是处罚成本太低在“撑腰”。不同于法律“硬杠杠”,诸如文明规则等软规则对于种种违规行为约束力没那么强,惩处更谈不上严厉。在处理这些不文明案例时,不少工作人员多是充当“好好先生”温言相劝、柔性调解,依赖“息事宁人”的临时处置,待引发舆情再由上级机关出手处理。事实证明,好言相劝只能管得住君子管不住小人,没有痛感的惩戒只会助长这类人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