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卓直播带货引争议大众的善意并非“道德契约”

2025-03-26 07:56 来源:羊城晚报

  据媒体报道,近日,被拐14年后回家的孙卓首次在其个人账号开启带货直播,总观看人次达到292万,销量破百万。孙海洋和彭四英夫妇也来到儿子的直播间助阵。彭四英表示,让孙卓直播带货,主要是想让他提升口才。有网友失望地表示,寻亲也成了走红赛道,果然“流量的尽头是带货”。还有网友质疑,利用同情心来进行商业变现,是在消费公众的善意。当然,也有网友对此表达了理解与支持。

  直播带货创造性地解决了“流量快速变现”的问题。这一机制,对于“一夜爆红”的素人来说,非常之好用。就此,“流量的尽头是带货”,更准确的说法其实应该是“流量变现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带货”。传统电商网店,整个的开店申请、UI设计、货源选品、售后服务等体系的搭建,都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而直播电商的新玩法、体系的建设都是前置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万事俱备,只待主播”。这一回,孙卓成了那个“主播”,也并不奇怪。

  被拐14年的孙卓直播带货,若说这是“利用同情心变现”“消费公众善意”,实则也不无道理。但终究,类似的见解,充斥着浓烈的道德评判色彩,是高度主观化、情绪化的。孙卓直播带货、消费者愿不愿意购买,完全是你情我愿、买卖自由的,这里面并不涉及“悲情营销”的成分。诚然,公众是因为“被拐”“寻亲”而知道和关注孙卓,然而他们在最近的直播间里“下单购物”,却未必就是因为“同情”“怜悯”“声援”等情感因素,这是有必要厘清的。

  所谓“同情”等情感,原本就是无私的、单向度的,这意味着,不能要求对方一定要给予符合预期的回应、去做满足期待的事情。换而言之,道德善意并不对应着“道德契约”“道德约束”。明乎此,再来看孙卓直播带货,也许就能释怀了。但凡合法合规,无论是孙卓还是其他人,都是有权直播带货的。至于说,观众买不买账、货品是不是值得买,这完全是两回事。当下,一个微妙的情况就在于,很多人将“情绪价值”与“商品价值”、“道德热情”与“消费理性”混为一谈。

  孙卓直播带货就在那里,买不买全凭网友自己。既不需要“应援式下单”,也不需要有被辜负、被背叛的失落之感。直播电商,终究也是电商,其虽然有“主播+商品”的形式框架,可是其实质价值还是在于“商品”。不得不说,确实有不少“热点事件当事人”深谙撩拨大众情绪之道,打煽情牌、赚同情分,将公众的道德资源转化为了电商资源。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全盘否定热点人物当带货主播的权利。真正需要警惕的,其实还是“激情下单”和“上头式购物”。

  “流量的尽头是带货”,而趁热带货的人多了,也许大众也就会对此脱敏、不吃这套了吧。

  (作者系资深媒体评论员)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孙卓直播带货引争议大众的善意并非“道德契约”

2025年03月26日 07:56   来源:羊城晚报   然玉

  据媒体报道,近日,被拐14年后回家的孙卓首次在其个人账号开启带货直播,总观看人次达到292万,销量破百万。孙海洋和彭四英夫妇也来到儿子的直播间助阵。彭四英表示,让孙卓直播带货,主要是想让他提升口才。有网友失望地表示,寻亲也成了走红赛道,果然“流量的尽头是带货”。还有网友质疑,利用同情心来进行商业变现,是在消费公众的善意。当然,也有网友对此表达了理解与支持。

  直播带货创造性地解决了“流量快速变现”的问题。这一机制,对于“一夜爆红”的素人来说,非常之好用。就此,“流量的尽头是带货”,更准确的说法其实应该是“流量变现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带货”。传统电商网店,整个的开店申请、UI设计、货源选品、售后服务等体系的搭建,都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而直播电商的新玩法、体系的建设都是前置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万事俱备,只待主播”。这一回,孙卓成了那个“主播”,也并不奇怪。

  被拐14年的孙卓直播带货,若说这是“利用同情心变现”“消费公众善意”,实则也不无道理。但终究,类似的见解,充斥着浓烈的道德评判色彩,是高度主观化、情绪化的。孙卓直播带货、消费者愿不愿意购买,完全是你情我愿、买卖自由的,这里面并不涉及“悲情营销”的成分。诚然,公众是因为“被拐”“寻亲”而知道和关注孙卓,然而他们在最近的直播间里“下单购物”,却未必就是因为“同情”“怜悯”“声援”等情感因素,这是有必要厘清的。

  所谓“同情”等情感,原本就是无私的、单向度的,这意味着,不能要求对方一定要给予符合预期的回应、去做满足期待的事情。换而言之,道德善意并不对应着“道德契约”“道德约束”。明乎此,再来看孙卓直播带货,也许就能释怀了。但凡合法合规,无论是孙卓还是其他人,都是有权直播带货的。至于说,观众买不买账、货品是不是值得买,这完全是两回事。当下,一个微妙的情况就在于,很多人将“情绪价值”与“商品价值”、“道德热情”与“消费理性”混为一谈。

  孙卓直播带货就在那里,买不买全凭网友自己。既不需要“应援式下单”,也不需要有被辜负、被背叛的失落之感。直播电商,终究也是电商,其虽然有“主播+商品”的形式框架,可是其实质价值还是在于“商品”。不得不说,确实有不少“热点事件当事人”深谙撩拨大众情绪之道,打煽情牌、赚同情分,将公众的道德资源转化为了电商资源。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全盘否定热点人物当带货主播的权利。真正需要警惕的,其实还是“激情下单”和“上头式购物”。

  “流量的尽头是带货”,而趁热带货的人多了,也许大众也就会对此脱敏、不吃这套了吧。

  (作者系资深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