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山西省长治市壶山县石坡乡杜家岩村因村民鲍某将未熄灭的烟头随意丢弃而引发火灾。经调查,当地警方于下午3时将涉事人员鲍某抓获。大火受风势影响迅速蔓延,当地公安、消防、应急、各乡镇工作人员及附近村民仍在扑救中。(3月25日 央视网)
这起看似偶然的事件,因鲍某将未熄灭烟头随手丢弃这一看似微小的行为产生,却暴露了部分群体对公共安全责任的漠视。根据应急管理部2025年3月21日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人为因素是导致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占比90%以上。
烟头虽小,火患无穷。一根点燃的香烟表面温度可达200℃到300℃,中心温度更是高达800℃,随手一个烟头,可能使万亩绿色化为灰烬。近年来,由烟头引发的火灾屡见不鲜。2020年3月,云南楚雄李某某因随意丢弃未熄灭烟头引发森林火灾,造成过火面积达204380.65平方米;2023年3月,在湖北省赤壁市,江某带人上山看杉树,在此期间,江某将抽完的烟头随手丢在山上,不慎引发火灾,火灾现场总面积达25.3046公顷。这些反复上演的悲剧,是个体行为的缺陷,也是公共防火意识薄弱的结果。
面对频发的森林火灾,随处可见的防火标语或许能够对一部分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在侥幸心理前却收效甚微。公共安全防火意识的增强不仅依赖于个人道德底线,更需要制度加以约束,依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引发火灾的涉事人员处以罚款拘留。但预防大于事后补救,若能像部分地方开展“烟头换鸡蛋”的活动,以物质激励公众行为改变,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