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了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学生遭遇的“招生骗局”。有家长反映,其听信“熟人”介绍,带着孩子来到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西校区就读“五年一贯制”大专。没想到3年后,孩子只拿到一个职业高中毕业证。孩子家长表示:“我们怀疑遭遇了一场精心设计的招生骗局。”据报道,这位学生的遭遇并非个例。
招生环节请无关的私立学校老师“揽客”;升学流程和自己的宣传口径大不一致,却直接试图靠一纸“知情同意书”就免除责任;授课环节,额外要求学生签署《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协议书》,有学生学的是畜牧专业,毕业证上的专业写的却是铁道运输管理……回顾此次事件,多处环节都存在明显程序瑕疵。而事关学生终身大事,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负责人对于虚假宣传的回应却是,因为“开学的时候,学生站错了队,交费交错了地方”。如此轻描淡写的解释,着实令人大跌眼镜。要知道,无论是介绍人的宣传册、新生入学通知,还是缴费票据,显示的都是“五年一贯制”。这到底是学生和家长一时失察,还是涉事学校故意瞒天过海、另有所图?
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增加职业大学的供给,可以培养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技术型人才,建设知识型、创新型的劳动者队伍,这代表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方向和趋势。近年来,各地职业大学蓬勃发展,在稳增长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虚假宣传、招生欺诈等行为也时有发生。以此为背景,此次事件格外引人关注——这不仅关系到涉事学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职业大学自身的健康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