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秉仁心,医改暖民心

2025-03-26 06:58 来源:人民日报

  【关键词】回乡义诊

  【事件】“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让上海的专家看病!”山东日照莒县峤山镇老古阿村村民王大爷发出感慨。原来,今年春节期间,莒县人民医院组织在外工作的莒县籍专家教授回乡义诊,王大爷的心脏病得到了上海市东方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建强的诊疗。此次义诊的诊疗范围涵盖心内科、外科、眼科等,接诊人数有600余人。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医院的47名专家为家乡父老送上一份沉甸甸的“健康过年礼”。

  【点评】

  医者仁心,桑梓情深。医疗人才回乡义诊,反哺乡土,这一幕令人感动。义诊,既有医院组织的集体行动,也有医生自发的“炕头接诊”。开展义诊的群体,既有公立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也有民营机构的专业骨干。用乡音沟通病情,用医术抚慰病痛,他们牺牲了与亲人难得的团聚时间,免费给家乡父老看病,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看病全程家乡话沟通,非常顺畅!”这是莒县享受到回乡义诊服务患者的切身感受。对不少患者而言,平时要挂上大医院的专家号很不容易。奔赴一线城市就医意味着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的双重压力,而本地医疗资源又难以满足复杂病症的诊疗需求。回乡义诊让疑难病诊治更高效,也让医疗服务更具人文关怀。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医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但需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地区分布不均,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优质医疗资源仍然不足。回乡义诊是一种有效方式,却不是主要的解决方式。回乡义诊,让人感动,也引人深思:只有持续深化医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才能为农村群众提供持续便捷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

  更好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需要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一方面要建强县级医院,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增强县级医院的专科力量。另一方面,可以运用互联网无远弗届的优势,扩大医疗资源的辐射面。以远程手术为例,通过5G网络,千里外的专家可以实时指导县医院医生做手术,甚至可以直接操控手术机器人完成手术。加强互联网医疗建设,建好远程手术平台,有助于推动医疗资源更加普惠共享。

  同时,乡村医生也是提升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力量。随着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提高乡村医生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乡村医生队伍持续壮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他们背着药箱,穿行于乡间小路,用专业和奉献守护着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不断提升保障水平,让乡村医生享有与职业相匹配的待遇和地位,就能确保更多优秀的乡村医生留下来,为乡亲们带来可靠的健康保障。

  回乡义诊,在短暂的时间中体现恒久的关怀。回乡的医生终将返回工作岗位,但留下了更多牵挂,也留下了民生的关切、改革的命题。多措并举,用制度创新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优质医疗的灯火照亮更多村庄,健康中国必将有更加温暖的注脚。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医者秉仁心,医改暖民心

2025年03月26日 06:58   来源:人民日报   申少铁

  【关键词】回乡义诊

  【事件】“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让上海的专家看病!”山东日照莒县峤山镇老古阿村村民王大爷发出感慨。原来,今年春节期间,莒县人民医院组织在外工作的莒县籍专家教授回乡义诊,王大爷的心脏病得到了上海市东方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建强的诊疗。此次义诊的诊疗范围涵盖心内科、外科、眼科等,接诊人数有600余人。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医院的47名专家为家乡父老送上一份沉甸甸的“健康过年礼”。

  【点评】

  医者仁心,桑梓情深。医疗人才回乡义诊,反哺乡土,这一幕令人感动。义诊,既有医院组织的集体行动,也有医生自发的“炕头接诊”。开展义诊的群体,既有公立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也有民营机构的专业骨干。用乡音沟通病情,用医术抚慰病痛,他们牺牲了与亲人难得的团聚时间,免费给家乡父老看病,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看病全程家乡话沟通,非常顺畅!”这是莒县享受到回乡义诊服务患者的切身感受。对不少患者而言,平时要挂上大医院的专家号很不容易。奔赴一线城市就医意味着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的双重压力,而本地医疗资源又难以满足复杂病症的诊疗需求。回乡义诊让疑难病诊治更高效,也让医疗服务更具人文关怀。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医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但需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地区分布不均,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优质医疗资源仍然不足。回乡义诊是一种有效方式,却不是主要的解决方式。回乡义诊,让人感动,也引人深思:只有持续深化医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才能为农村群众提供持续便捷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

  更好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需要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一方面要建强县级医院,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增强县级医院的专科力量。另一方面,可以运用互联网无远弗届的优势,扩大医疗资源的辐射面。以远程手术为例,通过5G网络,千里外的专家可以实时指导县医院医生做手术,甚至可以直接操控手术机器人完成手术。加强互联网医疗建设,建好远程手术平台,有助于推动医疗资源更加普惠共享。

  同时,乡村医生也是提升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力量。随着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提高乡村医生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乡村医生队伍持续壮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他们背着药箱,穿行于乡间小路,用专业和奉献守护着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不断提升保障水平,让乡村医生享有与职业相匹配的待遇和地位,就能确保更多优秀的乡村医生留下来,为乡亲们带来可靠的健康保障。

  回乡义诊,在短暂的时间中体现恒久的关怀。回乡的医生终将返回工作岗位,但留下了更多牵挂,也留下了民生的关切、改革的命题。多措并举,用制度创新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优质医疗的灯火照亮更多村庄,健康中国必将有更加温暖的注脚。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