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直播平台快速兴起,土特产直播逐渐成为乡村全面振兴新动力。新技术催生了土特产直播新业态,这种“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的产销模式,正在重构农产品流通格局。直播不仅为老乡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销售的平台,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了解和购买各地特色农产品的途径。“数字助农”既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赛道,也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土特产直播连着老百姓的致富路。在一些偏远地区,农产品是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通过直播,老乡把自家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收入相应提高。土特产直播也丰富了广大消费者的选择。在直播平台上,消费者可以购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当地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也随着土特产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土特产直播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多地结合自身禀赋,发动农民开直播带货,打造“乡土网红”,许多农民通过直播实现了增收致富。
然而,带货火爆的同时,也有一些人动起了歪心思。有人张冠李戴,“产地造假”屡见不鲜,冒充地道农产品进行销售;有人无中生有,编造虚假的故事来吸引消费者,“成分虚构”“有机农产品认证伪造”等舆情频出,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让消费者对土特产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行业乱象的背后,凸显出土特产带货行业的深层次矛盾: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导致品控难度加大,部分农户缺乏标准化意识,有的农产品甚至缺乏基本的安全认证;流量导向的运营机制,容易催生虚假营销,相关监管的覆盖面和惩戒力都不到位;对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仍有短板,尤其是对于个体农户生产的产品追溯存在瓶颈。